什么是外戚干政?外戚干政,是指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君主的母族、妻族通过和统治者的亲密关系,利用为母为妻的身份干预朝政,提拔娘家亲戚,把持朝政的现象,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实例,特别发生于皇帝幼下或者无能的情况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外戚干政是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权力扩散的一种普遍现象,在东南亚特别是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非常普遍,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社会习性影响的,因为在亚洲国家,父母和子女的亲密关系即使到了成年也一样很亲密,子女对父母的依赖要比西方国家亲密,这也是外戚干政产生的根本背景,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重孝尊老为传统美德,做为封建统治者更应该做好榜样,因此,即使生在帝王之家,也必须要有这种美德。
外戚干政产生的另一个必备条件就是,统治君主年幼或者无能,导致大权旁落,这在中国西汉、东汉特别明显,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外戚干政主要就发生在汉朝,西汉自汉武帝以后,外戚干政成为了汉朝的特色,一直流传到东汉末年,外戚干政能持续这么长时间,也与西汉、东汉君主多以幼小年纪被立有关,因为年纪幼小,就有母亲、祖母摄政、外戚干政的机会,而且外戚干政多是皇帝的母家亲戚,相比妻族干政,在古代还是比较少见的。
因为外戚干政,容易发生朝代更迭的危险,后世的统治者大多意识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尽管有所措施压制,但是如果出现特定的局面,比如像汉代那样的还是很容易发生外戚干政的。
汉朝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干政
外戚干政,在中国历史出现过很多次,尤其以汉朝最为严重,前后持续有一百多年,还出现了王莽篡汉的改朝换代。外戚干政的危害在汉朝已经演示了,也让后世君主有意避免汉朝外戚干政的覆辙,通过采取不与权势贵族结亲的措施,来防止外戚干政。
汉朝为什么会出现外戚干政?这与汉朝君主的客观处境有关,外加情势推动,汉朝刘氏一脉出现了相继外戚干政的局面。在汉武帝时期,东方朔向汉武帝陈述了外戚干政的危害,英明的汉武帝此后在立太子刘弗陵的同时,就把太子的生母给杀了,为防止外戚干政做了榜样,但是,后世的刘氏子孙并没有加以警觉,这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是东汉自汉和帝开始,此后的君主都是年幼即位,都不满8岁,这个年纪是不可能主政的,于是就由母亲或者祖母辅政,外戚干政在汉和帝开始越演起烈。
从汉和帝时期,窦太后主政,再到邓太后主政,再到梁太后主政,东汉的外戚干政一直持续到汉桓帝,汉桓帝的妻兄梁冀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皇帝都成了摆设,这也极大的引起了桓帝的不满,在逮住机会后,汉桓帝谋同宦官,杀掉了梁冀,自此,外戚干政开始衰落,后世也再没有出现汉朝那样严重的外戚干政现象。这都是因为汉朝外戚干政实在是太过危险,让后世君主都提高了防范意识,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一手打下了的江山,落入外姓人手中。
外戚干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外戚干政,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阶层,皇权被君主的母族或妻族掌握,而处于权力架空的现象,外戚干政在亚洲古代封建制君主国家很常见,中国、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有这种现象。
外戚干政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从史书中的记载 ,西汉初年有吕后乱政,但是比起东汉的汉和帝时期,还是不算完全的外戚干政,一是外戚势力范围没有扩散到全朝政,二是外戚干政的人员也不尽是吕氏娘家人。但到了东汉汉和帝时期,外戚干政形成风气,和帝即位时年幼,窦太后临朝听政,开始提拔窦家人,她的兄长窦宪位列大将军,威震朝廷。从此东汉自和帝始,至桓帝终,开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外戚干政时期,期间还掺杂,宦官和外戚夺权的波折,在桓帝时期,外戚干政算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鼎盛时期,桓帝的妻兄梁冀,外戚干政20多年,把持朝中一众大小事宜,朝廷任命都要一一听从他的安排,皇权完全被架空,当然,物极必反,因为太过专权,而被桓帝趁机杀掉,外戚干政从此开始衰落。
外戚干政在此后的唐朝,明朝,清朝都有短暂的上演,但是比起东汉时期,都不成气候,这与后世君主提高了外戚干政的危害意识,而加以防范有关,通过选择低于五品官员的女儿为妃子,或者公主不嫁权势贵族等措施来杜绝外戚干政的机会。这在此后的朝代中都有印证,外戚干政的危害其在太大,放任不作为的话,就有可能遭遇王莽篡汉的结局,这应该是任何一个朝代君主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