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有何关系 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武昌起义爆发时的背景分析(2)

武昌起义之前的起义介绍

武昌起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很难超越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并且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都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武昌起义之前的起义大家也许并不太熟知。

武昌起义画像

武昌起义画像

在武昌起义前,孙中山先后领导了十次起义都宣告失败了,但是同盟会人的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离武昌起义最近的一次起义是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是由黄兴率领的同盟会敢死队成员为了在两广地区发动起义,组成120余人的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署。

由于清军人数较多,起义部队得不到外界的接应,被迫在广州城内进行巷战,黄兴作为起义部队的副总指挥,实际上是实际领导者,率领敢死队成员誓死抵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在战斗结束后,同盟会成员貌似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敛并葬于此,后来成为黄花岗烈士陵园。

武昌起义之前的起义有很多,但是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和伟大功绩不可磨灭。

黄花岗起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高涨,鼓舞了无数革命志士为了民主理想而不怕牺牲、往直前。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推动了亚洲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武昌起义爆发时的背景分析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影响最大的革命运动,其宗旨在于推翻满清政府腐朽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也是作为辛亥革命的开端。从社会、思想潮流等多方面来看武昌起义背景,就会明白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武昌起义的雕塑

武昌起义的雕塑

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这次起义,当时满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列强各国对腐败衰弱的清政府步步紧逼。在革命大潮的趋势下,中国各地起义不断,对清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早在1906年的时候,清政府就准备开始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然后这个制度在清政府手里,其实质却变成了巩固皇权的手段。直到1911年5月,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这个内阁为什么被称为皇族内阁呢?因为这份内阁名单上,共有13人,其中只有3个是汉人,其他都是满族人,甚至其中7人还是皇亲贵族。立宪派人士对此十分失望,更有甚者,直接投靠了革命派。

从思想方面来看,此时的中国人民,早已不是当时的蒙昧无知。随着中国的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大量流入中国后,人民接触到了西方文化。1905年,清政府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在新学堂内,也主要是对西方文化的启蒙和教育。

所以中国的新旧思想引起的激烈的冲撞。一方面人民渴望民主,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皇权。终于在1911年9月,爆发了著名的“保路运动”。早在5月份的时候,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所有权收归国有,并出卖给英、法、德、美等四国银行,企图借此获得四国政府的支持。数十万民众一起参加到保路运动中来,其中四川荣县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为了镇压起义的民众,清政府派遣大臣端方,从两湖抽调兵力前往四川进行镇压,从而造成了两湖空虚,革命党人最终决定在武汉发动武昌起义。武昌起义背景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引起,却成了清政府灭亡的导火索,也因此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被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