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满族为什么不像北魏一样全面汉化?

“汉化”这个概念并不准确。汉化是“汉人化”的简称,而作为一种族群(民族),汉人与满洲人(女真人)是有很大不同的,但华夏文明的主体,是汉人,所以常常将文明与种族混为一谈。比如说,日本、朝鲜、越南等国都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难道可称“汉化”吗?因此,与其说汉化,不如说满洲人全面接受、融入华夏文明,是“中国化”,不是汉化。

满清为什么不全面汉化
满清为什么不全面汉化

清朝入关之初,即努力确立自己作为明朝继承人的地位,在其官方话语里,清朝就是继大明而兴的有一个中国王朝,从此,在中国历史谱系中,有了唐宋元明清的说法,这几个,都是所谓中国“正统王朝”。

从这个角度来说,清朝统治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从思想、政治、文化、体制等各个方面,实现“中国化”。在制度上,是“清承明制”,大的方面都是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同时,从康雍乾时代起,清朝就不断强化中华观念,宣传“华裔(夷)一家”“满汉一家”,对夷狄这些词汇非常忌讳;在清帝的话语里,古代的圣人,如帝舜、周文王等,都是夷人,夷入中国则为中国,那么满洲人统治中国,也是承受天命,没有任何不正当性可言。

但实际政治,毕竟与官方“共识”和“政治正确”存在不同步的地方,不免存在满汉隔阂,以及以满压汉的情形;在清初,清人(特别是满洲贵族)具有强烈的征服者心态。而征服者必须用武力压制并剥夺被征服者,所以清初对汉人的镇压是非常血腥的,并且发生了历史上十分罕见的“剃发易服”。

衣冠发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物,可是,自称中国王朝的大清,却强令全体中国人改穿满洲服饰,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打击汉人的民族自信心,是一种精神策略。而从长远来看,这一举措,有利于满洲人实现满汉(在表面上)的融合。不然,满洲人是满洲人,汉人是汉人,走在路上,一目了然,这是很不利于长治久安的。在这方面,清朝显然借鉴了元朝的教训,它更强调融合、一体,而不是分治。

再从另一方面来说,满洲人人数少,也很害怕被汉人吸收消化了,因此,他们强调自身的独立性,为此禁止满汉通婚、公文满汉文字并书、强调骑射精神、在政治中保持满人的优势地位等。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一统天下”的王朝,清廷没有实行像北魏一样的全面“汉化”,而是在接受中国文明的同时,努力保持自己民族的一些根本特征,甚至还在衣冠发式方面还“满化”了汉人。这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