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被西方捧为“冷战胜利设计师” “她的去世,代表着英国强人政治的结束。”德国《法兰克福汇报》8日以“铁娘子的利剑”为题这样给撒切尔夫人盖棺定论。提到“铁娘子”,人们一定会谈到1982年英国对阿根廷的那场“马岛战争”。法国《世界报》的文章称,英阿马岛战争造成255名英国人和650名阿根廷人死亡,但英国打赢了战争,恢复了帝国颜面。《环球时报》记者8日在伦敦街头遇到的一名英国男子说,他的一名朋友在当年的“马岛战役”中牺牲,而这场不必要的战争是由撒切尔带来的。阿根廷《号角报》和《民族报》网站都载文详细回顾撒切尔夫人生平,在提到马岛战争时,则以“她领导了英国这场战争”一笔带过。有阿根廷网民以激烈语言谩骂这位英国“铁娘子”,但也有不少网民说,“她做了一个领导人为自己国家应该做的事情,阿根廷失去马岛主要责任在当时的独裁军政府。”无论对阿根廷人还是对爱尔兰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撒切尔都是一个不愿妥协的、难以对付的人。 俄新网8日报道,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他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之间的关系曾经一度陷入困境,但他们最后取得相互谅解,这最终帮助冷战的结束。俄罗斯《报纸报》说,由于撒切尔夫人对当时苏联领导人提出一系列严厉批评,因此才有了“铁娘子”的绰号。俄《新地区报》认为,由于撒切尔夫人一直实施强硬的对外政策,同美国总统里根一起在阿富汗共同对抗苏联,“她还与里根大力鼓动苏联变革,对苏联政权施加影响力,从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在美国和东欧,撒切尔和里根被认为是西方冷战获胜的两位设计师。”法国媒体称,苏东解体后,“退休的撒切尔夫人反倒名声大振,通过巡回演讲收入颇丰”,但2003年丈夫的去世,2004年最亲密政治盟友、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去世,对她构成沉重打击,此后她的健康明显恶化。 “香港回归中国”时做明智选择 在处理对华事务时,撒切尔夫人走了明智的一步。她曾四次访问中国,并于1984年同中方签署《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回归中国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驻英国前大使柯华在回忆撒切尔夫人就访华及香港回归问题的一些言行时曾说过,“撒切尔的表现很具政治家的风度”。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伍贻康8日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撒切尔夫人坚守英国国家利益,但她在处理香港归还中国的问题上能从大局着想,从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的角度着想,最终做出明智的选择。这一点也显示出撒切尔夫人接受现实的理性一面。 伍贻康认为,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一样,是资本主义国家转型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其执政初期,英国与美国一样因遭受石油危机的冲击而陷入颓势。里根和她共同促进的自由主义与货币主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一颓势,促使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做了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 在一些中国学者看来,撒切尔夫人在维护英国的“帝国利益”和地位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欧洲问题上,撒切尔夫人秉承的是丘吉尔的“三环外交”原则:维护与美国的核心关系,坚持英联邦,但同时也接受英国参加欧洲共同体的事实。这让英国参加一体化的同时,也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