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皇甫谧的医学成就

皇甫谧,西晋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其曾祖父为东汉名将皇甫嵩。一生专注于著书,晚年卧病,仍手不离书。晋武帝多次任征其为官,都被推辞,仅向晋武帝求得一书库。其所著有《针灸甲乙经》、《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等,其成就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皆显著,尤其在针灸学史上,地位极高,被誉为“针灸鼻祖”。

  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

皇甫谧自幼丧母,家道中落,遂过继给其叔父,十五岁跟随叔父背井离乡,迁居新安。时局混乱,皇甫谧的童年时期颠沛流离,因此心性未定,喜好玩耍,不学无术,常与同村顽童自制武器,互相攻击,以此为乐。直至年近二十,仍然游手好闲,人们皆认为其不会有所作为。

 

皇甫谧画像

一日,皇甫谧提着蔬果献给叔母任氏,任氏叮嘱他:“《孝经》里说道,即使每天以牛羊猪肉侍奉父母,仍为不孝,你如今二十有余,学识浅薄,心术顽劣,又如何能让我宽心呢?”不禁潸然泪下,自责道,“当年孟母三迁培养出一代儒学大家,曾父杀猪信守承诺教诲其子,难道是我没有选好邻居,不能让你有所感化,始终不能开窍。勤学苦读,有利于自身,我又为何为你提心吊胆呢。”

皇甫谧见叔母泪流不止,不禁自责,悔恨年少不懂事,让叔母为自己担心,立志重拾书本,拜名人门下,潜心苦读。

皇甫谧时年二十六,博览历代经书,拜访名家传人,补全汉以前的残缺纪年,著书《帝王世纪》、《年历》等;四十二岁时,因身患风痹症,遂潜心攻读医学,撰写《针灸甲乙经》;四十六岁时,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学者,魏国丞相司马昭任其为官,皇甫谧拒绝出仕,仍埋首案前,钻研古学经典,废寝忘食,世人皆称其为书虫;五十一岁时,晋武帝继续传召他,皇甫谧撰写书信回复称自己为草莽之人,不宜为官。五十四岁,武帝仍有心聘用皇甫谧,知其沉迷于典籍,故赠于皇甫谧一车的经史典籍。六十一岁,仍推辞太子中庶、议郎等职位,完成其心血之作《笃终论》,成为传世名作。六十八岁,皇甫谧在病床上完成《针灸甲乙经》并刊登面世,心愿已了,安详去世。其子尊其遗愿,选择一处荒凉之地,葬于小土坡上,葬礼从简。后世称其墓地为“皇甫冢子”,以此纪念他。

  皇甫谧的医学成就

皇甫谧身逢乱世,不为高官显爵所诱惑,始终保持初心,一心投身于著书立作,尤其在医学针灸上的成就,更是称为集大成者。

 

皇甫谧塑像

我国古代医学针灸史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对中国医学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例如在马王堆墓中出土的周代编撰的医书。其中就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流传至今的战国书籍《黄帝内经》也有相当篇幅介绍研究针灸的内容;东汉时期也有针灸名医涪翁及其所著《针经》。但这些相关著述,观点复杂深奥,重复之处往往相互矛盾,未能有统一的地方。加之竹简为书,难以保存,更难以流传,普通人难得一见。

皇甫谧在整理汇编这些古学资料时,工程是极其浩大的,参详书籍紧缺,论点繁复杂乱。但皇甫谧并未妥协,将毕生心血尽数耗费与此,想尽办法,筹集经典,将三部医学经典整合起来,综合比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验证,终于完成了影响后世的针灸学巨著《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