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焚书
李贽著有《焚书》和《续焚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李贽著作
《焚书》是李贽寓居麻城芝佛院时所写书籍,据说完成时已64岁高龄,该书共有6卷。《续焚书》是李贽死后他的弟子收集整理而成,共5卷。两者性质和题材都非常相似,后者算是对前作的补充,收集的就是前作完成后李贽的所言所写。
《焚书》不是单一的诗集、小说集、短文集等文体,它的内容包括了李贽的书信、杂文、历史评论、诗歌等,也展现出他政治、社会、哲学等多方面的思想主张,涵盖非常全面。
虽然内容题材广泛,但它们的主题是一致。整部书都是李贽在批判儒家尤其是理学,其中有许多文章是在讽刺和抨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底子里满是藏污纳垢的文人士大夫。借由批判披着儒家外衣的伪君子和假道学,李贽开始怀疑儒家学说,开始否定它的正统性。《焚书》中,李贽的言词是犀利,宛如一把利刃,直直地戳在统治中国思想几千年的儒家学说的弱点上,甚至要把它解剖了给世人展现它的内里。
整部《焚书》的思想在当时是离经叛道的,是不容于世的,所以李贽给它了这一个名字,认为它只有被焚毁的宿命。而结果也正如他预言的,在被捕入狱后,他的著作被一并焚毁,里面也包括《焚书》。之后明清两朝一直禁止李贽的著作并多次焚烧,即使如此,民间对这些书还是反复刻印广为流传。
李贽童心说
《童心说》是李贽最著名的散文之一,被他收录在《焚书》的第三卷杂述里。
李贽蜡像
李贽的《童心说》全文字数不过一千,却极大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提出的“童心”观点更是可谓真知灼见。文章从《西厢记》序文的一句话开始,李贽直接提出了童心就是真心的观点,并给童心定义为一颗不受外界干扰、绝对真诚的心,上来就振聋发聩地强调了童心的重要性。
然后,李贽解释世人失去童心是因为后天学到的知识堵塞了内心。而非发自童心写就的文章,也必然不是优秀的文章。李贽接着开始抨击当时文坛上复古的文风,认为不能以时代先后为标准来判断文章好坏。最后,李贽还贬低了下《论语》等儒家经典,认为它们不是真理,是被假道学们拿来唬人而已。
李贽写《童心说》除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在批判社会现实。明朝是中国思想禁锢极为严重的一朝,当时儒家理学已经僵化,八股文开始盛行,一代代教育和科举出来的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儒生。而他们的文章无不以四书五经为理论根据,以八股文为格式模板。写文必须要向秦汉时的散文学习,至于写诗就只能向唐诗学习。其实没有所谓的权威和范文,因为只有童心才是文章的源泉,所以任何时代任何人都能够写得出好文章。
李贽的《童心说》,就本质而言,是在批判封建对思想的束缚,主张自由和个性。
李贽的故事
李贽虽然被朝廷认为是离经叛道之徒,但他本人在民间颇受欢迎,所以也流传出不少有关他的故事。比如,李贽原姓林,改姓李是因为祖上得罪当地官僚,为了逃难又改姓又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