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画像
出师表作于诸葛亮挥师北上之前。那时蜀国内乱刚刚平息,民生尚在恢复。诸葛亮出征前放心不下幼主刘禅,于是写下这篇情真意切的文章,真如文中所言:鞠躬尽瘁。
诸葛亮一生戎马倥偬,早年被刘备三请出山后,便一直殚精竭虑,一丝不苟地辅佐刘备,使其建立蜀国。翻开史书,我们会看到各种功高震主,骄横跋扈的功臣。但是刘备去世之后,劳苦功高,立下汗马功劳的诸葛亮并没有挟幼主而篡位,而是心系汉室复兴大业,勤勤恳恳,忠贞不二,毫无私心。
表中有言: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可见诸葛亮一诺千金之精神。外有魏,吴虎视眈眈,几欲进犯,内有南方叛乱烽烟四起,可谓民不聊生。诸葛亮依然能在承担起国家的责任,将社稷民生抗与一人之肩,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表中还提到“不效,则治臣之罪。”,更见诸葛亮之宝贵品质。已入暮年,仍心系汉室复兴大业,时时想着北伐。甚至不惜立下军令状来表明决心,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风骨?千百年后的今天,读到这句话,仍是止不住的微微颤抖,真想向诸葛孔明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
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陆放翁一生诗词双绝,狂傲不羁,鲜有服人。能让陆放翁如此不吝赞美,特意写诗并顶礼膜拜的,恐怕只有这篇出师表了。
诸葛亮画像
公元223年,刘备驾崩永安宫。临死前,刘备将儿子刘禅的手放到到诸葛亮手里,放下帝王面子,老泪纵横,恳请诸葛亮一定照顾好刘禅。刘禅登基后,遵从父亲遗命,治国之事,处处请教诸葛亮,及其虚心,并称之为国相。一时间,蜀国倒也安稳太平,蒸蒸日上,与刘备之时相差不多。
国未统一,寝食难安。四年后,诸葛亮先平内乱,内乱解决后,决定北上伐魏。出征前想到刘备之前的嘱托,放心不下刘禅,于是挥毫泼墨,呕心沥血作《出师表》,这一作便流传千古,世代颂唱。文中言辞恳切,字字珠玑,添一字则多,减一子则缺。
在建议部分用语更是婉转得体,落落大方,论点鞭辟入里,入木三分,使人读之不忘,实乃奏书中之典范。其中即要刘禅广开言路,不拘一格,又让刘禅不要妄自菲薄,早日复兴汉室江山。可谓事无巨细,交待得清清楚楚。
这样忠贞不二,鞠躬尽瘁,身先士卒,忧国忧民之人,纵观历史长河除诸葛亮外再无第二个。刘禅被后世戏称为“扶不起的刘阿斗”,这实际上是个天大的冤枉。诸葛亮这篇《出师表》,刘禅实际是反复揣摩并加以实践的。当然乐不思蜀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