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负罪上书
杨嗣昌虽然很有才能,但是他对所有事都要管,交给属下的事也不放心,常常会错失良机,有人曾劝说过他,但是杨嗣昌不以为意。
当时,军中意见就极不统一,再加上杨嗣昌做事又婆婆妈妈,决策的通过半天才能执行,敌人又是分散在各地,这就导致杨嗣昌的部队经常是在连夜跑路的途中,真正作战的没几次,士兵都十分疲惫,等到双方终于有一次大交战的时候,杨嗣昌军队打败。
起初,农民军逃跑的时候,杨嗣昌下令紧追不舍,结果正好被敌人施了调虎离山之计,正当杨嗣昌觉得不对,为什么周围没有驻兵防守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家后院已经起火,张献忠让主力和杨嗣昌耗着,将杨的部队拖住,自己则率领小部分人马,直接往襄阳城赶,这时的襄阳城早已人去楼空,兵力也少得可怜。
张献忠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松入城,待到杨嗣昌发现为时已晚,襄阳王被抓,当初杨嗣昌认为襄阳的防守条件很好,不仅有护城河保护,进出都要靠口令,如此管辖森严的堡垒怎么让敌人轻松就溜了进去。
自己觉得罪孽深重,然后越想越害怕,他向皇帝上书请求赐死,后来又听说洛阳也已经沦陷了,福旺也死了,于是愈加担惊受怕,终日不进食,死于五十四岁。
群臣听说襄阳的变故,纷纷要求定罪杨嗣昌,但是他已经死了,儿子也病死了,皇帝非常悲伤,认为杨嗣昌为平定农民军出生入死,鞠躬尽瘁。恢复了杨嗣昌的名誉。
杨嗣昌墓
杨嗣昌墓位于新江镇,是全沅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洞庭湖最南面的小山头,整个山头好似半月形的小岛,从上边到下边像个月牙湾静静的躺在湖面上,而从下往上,又是一个酷似太极圈的独特地形。
杨嗣昌墓
以前的时候,植被繁多,树荫茂密,在山上有七株大樟树,而杨嗣昌的墓就在这七棵树的环绕下。这里是洞庭湖的水路要道,来往的船只很远就能见识到七棵大树的伟岸,行船人多以大树为目标,路过的时候都会停下手中的浆,向大树拜一拜,表示尊敬。
要是赶上下雨天,那这月牙形的山下必定成为来往船只停泊的避风港,这时候,船上的点点星火和自然的美景结合在一起,倒映在湖面的是那样美丽的一幅画卷,仿佛在向我们叙述一个个平常百姓人家的故事,这里安静、祥和,就算外面风吹雨打,只有这里是温暖的,是有光的。
自从杨嗣昌的墓葬在这边后,停靠的船只越来越多,还在这边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市,但是由于湖水大涨,小镇如今也不复存在。
张献忠对杨嗣昌痛恨已久,在杨死后,他找到墓地,开棺戮尸,手段惨绝人寰,杨嗣昌的后代在附近的草丛中找到杨嗣昌的半段尸体和一些祖先的残骸。
并将他重新下葬在家族的祖山上,也就是如今的桃源县,墓地在半山腰上,地势险要,外人再也不能对杨嗣昌的尸体做什么了,墓地的四周风水很好,也算是对杨嗣昌死后的一个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