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变法是怎么回事 变法结果如何(3)

明朝太监刘瑾

说起刘瑾这个人,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在不少电视剧里都有这一角色,其中包括《少年张三丰》、《正德演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电视节目。

刘瑾剧照

刘瑾剧照

刘瑾是明朝人,他出生在陕西省,是现在的陕西兴平人。刘瑾六岁的时候被人收养了,收养他的人,他称之为义父。刘瑾的义父是当时宫中的太监刘顺。其实刘瑾本来也不姓刘,他姓谈,被刘顺义父收养之后,就跟随其姓了。不仅姓跟了刘顺,连职业也跟随了刘顺,刘瑾也进宫当了太监。他这个职业可谓是让他赚的盆满钵满,甚至有人说刘瑾,应该算得上是那个时期的世界首富了。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刘瑾是个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人,他懂得察言观色,深得明朝皇帝喜欢。他每天变着法的引导皇上出去游玩,又是歌舞,又是摔跤的,节目花样层出不穷,皇帝被他的这些节目哄得乐不可支,就必然对刘瑾这个人重用有佳。受到重用的刘瑾,不仅被皇帝调进了内官监,还担任总督团营。

当时朝堂之上不乏对刘瑾的讨伐之声,但是皇上却充耳不闻,继续与刘瑾等八人奢靡享乐。但是,千百年来,都有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刘瑾的恶行,已经让当时的百姓受尽磨难,终于在1510年,有人揭竿而起,发起反抗,虽然这次起义,很快被平定,但因此皇帝也认清了刘瑾的丑恶嘴脸,将其几个月后处死,这个机关算尽的人,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刘瑾魏忠贤

明朝时期,宦官当道,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宦官,魏忠贤算一个,刘瑾也算一个。所以也有很多人好奇,这两位在得势时期谁的权利比较大。其实这个是没办法具体比较的,有句古话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个皇帝上位之后,都会培养自己的心腹大臣,也是这个时代和机遇,创造了这两个权倾一时的宦官。但是如果真要比较的话,刘瑾和魏忠贤之间还是能够有一些依据判断高下的。

黄志忠版魏忠贤

黄志忠版魏忠贤

刘瑾是明德年间的宦官,六岁的时候被另一位太监刘顺收养,因此净身进宫当差。刘瑾巧言令色,深得武宗的喜爱,常常进贡给武宗一些新奇的玩乐用的东西,哄的武宗非常的高兴,他也因此得到了升迁,一直做到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而从这里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魏忠贤当时是坐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职位,掌印太监是司礼监的主管,所以秉笔太监是掌印太监的下属。用这样的方法比较,刘瑾权利还是要比魏忠贤大一些的。

但是魏忠贤除了做这个秉笔太监,他还是东厂的领导者。东厂作为皇帝直接管辖的特务机关,在当时的权利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而且魏忠贤做秉笔太监时的掌印太监王体乾,索然比魏忠贤的权位更高,但是还是忌惮于魏忠贤的势力,听命于魏忠贤,是魏忠贤的爪牙。这样看来,刘瑾倒也不如魏忠贤了。而且魏忠贤全盛时期,被称为“九千岁”,朝中上下“只知忠贤,不知皇帝”,足见魏忠贤的权势之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