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民族
关于常遇春民族之争,有两个说法,一是说,常遇春为汉族人,一是说常遇春为回族人。北方回族认为常遇春是回族人,并且将他的英雄事迹编入到了回族英雄谱中。为何会出现这一说法,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常遇春属于穆斯林后代,在当地家谱中,有相关的证明说常遇春家人为回族系。
常遇春画像
这只是他们的一个说法,后来根据考察,常遇春后代遍布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根据调查,他们大多数都不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常遇春是回族人这一说法还有待商榷。
常遇春是汉族人这一观点的呼声较高,根据常遇春和祖籍和出生地进行推测得出,常遇春生活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汉族人聚集地,所以常遇春为汉族人。根据《明史》记载,常遇春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作风,都与汉族人相同,完全看不出有回族的印记,在《明史》中记录了常遇春的故事,明史讲述的是汉族人的故事,如果常遇春是回族人的话,就会给予标志说明,所以这也为证明常遇春是汉族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常遇春的妻子蓝氏为汉族人,如果常遇春是回族人的话,通婚这一观点在当时还不被人所接受。除此之外,常遇春去世后,他的葬礼是按汉族的丧葬习俗来举行的。如果常遇春信仰回族,那么他的葬礼应该会遵从回族的风俗而举办。
种种证据表明,常遇春是汉族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常遇春小说
中国古代较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都会在很多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出现。常遇春作为明朝一代猛将,单以他为主角的小说却相对较少。其中较有名气的,当属历史长篇小说《常遇春传》。此外,小说《倚天屠龙记》《大明英烈传》中,也有常遇春的人物形象。
《大明英烈传》小说
《常遇春传》这本文学作品出版年代比较久远,在网上也鲜有卖的商家。这本书详细的讲解了常遇春的生平以及常遇春后代的一些情况。但因为是文言文版,比较晦涩难懂,所以看的人也比较少。历史上的常遇春,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将,戎马一生,战无不胜,虽然英年早逝,却似烟花般,绚烂一生。
长篇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也有关于常遇春这个人物的刻画,倚天屠龙记中的常遇春,以历史人物常遇春为原型,刻画了一个性格色彩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倚天屠龙记中,常遇春是明教的一员,对人忠肝义胆,重情重义。在张无忌的危难时刻,常遇春把自己获救的机会让给了张无忌,最终导致自己折阳寿四十年也不后悔。
古典名著《大明英烈传》主要讲述了朱元璋的传奇一生。常遇春作为朱元璋沙场上的左膀右臂。为朱元璋建立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常遇春与元军以及南汉王陈友谅的几场血战,也成为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关键性战役。
常遇春倚天屠龙记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里有一个人物叫常遇春。小说里的常遇春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虽然在《倚天屠龙记》中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其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为众多金庸迷所喜爱。“常遇春舍命救张无忌”的戏份,把常遇春重情重义,胸怀天下的特点,展示的淋漓尽致。
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剧照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常遇春都身负重伤,常遇春带张无忌去蝴蝶谷找胡青牛求救。胡青牛是常遇春的师叔,两人同是明教中人。胡青牛外号“见死不救”,有一个原则便是“只救明教中人”。胡青牛答应为常遇春治疗。但张无忌不是明教人,如果想要活命便只能加入明教。张无忌的太师祖张三丰曾告诫过他,明教是邪道,所以张无忌誓死不加入明教。 后来,常遇春决定将自己的治疗的机会留给张无忌。这也惹得胡青牛很不高兴。最终,胡青牛对张无忌的病情越发好奇,平生从未见过此类病症,便下定决心把张无忌的病治好。待治好后再将他杀掉,就算没有违背“只救明教中人”诺言。 后来,张无忌一直待在胡青牛的身边潜心学习医术。张无忌见常遇春被病痛折磨的难受,便希望能够帮常遇春治疗。就这样,常遇春的病被张无忌阴差阳错的治好了。但胡青牛告诉常遇春,治疗过程中扎错了一个穴位,常遇春可能会折阳寿40年,或许只能活到不惑之年。常遇春听罢,说到:“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功立业,便是三十岁亦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这也体现出常遇春胸怀大志,意欲纵横天下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