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张仪
公孙衍是魏国人,张仪也是魏国人。虽然两个人都是同一个国家的人,而且两个人都为不同的国家效力过,但因为政治主张的不同,两个人成了政敌。公孙衍主张合纵即联合各国攻打秦国,而张仪主张连横即各个国家与秦国联合。
大秦帝国2公孙衍剧照
公孙衍最开始在秦国任职,并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但是,公孙衍却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义。张仪正因为利用这一点,让公孙衍在秦国受排挤,只好到魏国做将军。
公孙衍为了自己合纵的主张,同时在燕、赵、齐担任宰相这一职位。在秦国效力的张仪,为了让合纵不成功,来到魏国,魏国希望用张仪的号召力,能够让各国与魏国联合,因此,让张仪担任魏国的宰相。公孙衍和张仪都在魏国做官,但两个人的政治主张却是完全不同的。公孙衍为了能够将张仪排除在魏国的朝廷,策划了一些活动。公孙衍派人去韩国,告诉韩王张仪让魏国和秦国联合。韩王为了自己的国家,让公孙衍做一些政事,去魏王那里领功,从而停止魏国和秦国的交往。在一系列的谋划成功实施后,魏王为了魏国的利益,将张仪的职位罢免了,让公孙衍接任张仪的位子。
在这场公孙衍和张仪的战役中,公孙衍运用迂回的战术,并没有和张仪有直接的正面较量。正因为公孙衍采用了这样正确的策略,最终公孙衍获得了胜利,让张仪只能选择回秦国。
公孙衍简介
公孙衍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出生在魏国的阴晋,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去世。是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公孙衍的一生中,曾效力过三个国家,秦国、魏国和韩国。公孙衍曾经两次让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是这两次都失败了。
公孙衍画像
商鞅死后,公孙衍就得到了秦惠王。公孙衍积极改造秦国,让秦国的国力更加强盛。公元前333年,日益强大的秦国在公孙衍的谋划下,进攻魏国。魏国原本就已经在战争中,国力削弱了很多,这次秦国的进攻更是让魏国无法抵挡,只好割地求和,将魏国的阴晋即公孙衍的家乡给了秦国。秦国乘胜追击,想要将河西这个重要的战略地位收入囊中,再次发起战争,魏国最终失去了河西。
公孙衍见利忘义,最终在秦国被排斥,去了魏国当将军。公孙衍主张五国联合攻击秦国,但是遭到了齐国和楚国的反对,秦国也在其中搞破坏,最终还没开始就失败了。公元前319年,公孙衍再次主张联合抗秦,这次得到了东方各国的支持,但是在讨伐过程中,各国并没有团结一心,只是考虑自己的得失,最后还是失败了。这次的失败让公孙衍在魏国也不能呆下去了,请辞,去了韩国。在韩国,公孙衍想要继续主张自己的合纵,不过还是因为盟军的问题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