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纸上谈兵的典故(2)

外人都道虎父无犬子,纷纷恭贺赵奢生了个聪明之子,以后能继承大业,继续为大赵国贡献,成为国之栋梁,一国之将军呢。但赵奢对赵括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然是得到这么个聪明的儿子,心思剔透,基本上稍加点拨便能够举一反三,但忧的却是,此子小时候就如此出众,众人对他的称赞是不是会害了他,让他泯然众人矣,除此之外,如果长期让他处于这种被羡慕的环境,那他是不是会变得更为自负,俗话说自满便是失败的前兆。

在赵奢死后,赵国的发展历史用鲜血将这个事实证明,赵奢将军的担心,确有未雨绸缪长远之眼光,在长平之战中,赵括便自持过高,不听劝阻,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见来进行排兵布阵,但由于他本身并未亲身独立指挥任何一场战争,空有理论经验却没将其付诸于实践,正是这点最后让赵国的40万余人全部成了他陪葬,也开启了赵国的末路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