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仲卿母亲恋子严重吗 焦仲卿母亲为何驱逐刘兰芝

焦仲卿母亲

焦仲卿的母亲,以下简称焦母。文学作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应的是当时的时代背景,焦母的行为也实属情有可原。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东汉,焦母的独断专横是可以理解的,儒家经典中“孝”是捍卫封建家长权威最坚实的后盾。

焦仲卿母亲

焦仲卿母亲

我们无需批判焦母,毕竟在中国封建社会早起,这种封建思想盛行的年代,焦母这样的形象屡见不鲜。虽说焦母毁了焦刘夫妇的美好婚姻,但焦母何尝不是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儿子,谁又能说焦母不是封建礼教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呢。

当然焦母与焦仲卿母子之间的母子之爱是毋庸置疑的,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含辛菇苦的抚养他长大成人,在失去丈夫这个家庭支柱的情况下,她将孩子抚养长大,让他做了府吏还给他娶了美貌贤惠的妻子,可想而知焦母对儿子比常人多付出了更多的心血,焦母对焦仲卿的深爱,是毫无疑问的。

姑且不论焦母为什么不喜欢刘兰芝,在焦仲卿上堂为刘兰芝求情与母亲拜别时,焦母反复提到“东边有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她可爱的体态没有谁能比得上,我当为你的婚事去恳求。”她劝儿子另娶优秀的邻家女孩罗敷,顾及儿子的幸福去亲力亲为,她虽无法使其变得更伟大,但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为她儿子的幸福操心尽力。这也母爱的一种体现。

焦仲卿母亲为何驱逐刘兰芝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逼迫刘兰芝回娘家用的是第一条:父母看着不顺眼的,休妻。《礼记》中还规定:“儿子对妻子非常好的,父母不高兴了,可以让儿子休妻。”如果焦仲卿不听焦母的这就是有违孝道,在古代是大不敬。

孔雀东南飞剧照

孔雀东南飞剧照

焦母为难刘兰芝也是情有可原。娶妻生子,娶妻就是为了生育后代,按父系传承的准则,男子才是延续香火的后代。“不小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思想在焦母脑中已经深深印刻下来了,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刘兰芝在焦仲卿家里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这个可以从诗中刘兰芝刚嫁到焦仲卿家时,小姑刚学会走路还一直要扶着床,等到刘兰芝因焦母逼迫回娘家的时候小姑的个子已经和她一样高了。

从这些文子可以看出,刘兰芝在焦家已经生活了很久了,可是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刘兰芝并没有为焦仲卿生下一男半女。这在焦母眼里刘兰芝是多么的可憎啊。在古代,两三年没有生育是不正常的现象,不消说是两三年,一年不生,邻里之间就有闲话了。“没有礼节”、“行动自专由”,是一方原因,但无子却不能不让焦母心急。焦家无后,这让焦母死后将有何颜面去见焦家的祖先?说以作为焦家长者,焦母只能狠下心肠担着一个恶婆婆的罪名执意将刘兰芝赶回娘家。焦母的故意挑刺,肆意蛮横其实只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为了维护焦家的香火传承。

刘兰芝焦仲卿

刘兰芝,她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年轻女性,庐江郡人氏,她是一个汉末的一个典型的小家碧玉,能织布裁衣又会琴棋书画,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聪明能干、知书达理的闺中少女。

刘兰芝

刘兰芝

在十七那年她出嫁了,嫁与庐江郡的一个叫焦仲卿的小吏。在焦仲卿家里刘兰芝日夜操劳,每天都是起早睡晚,勤劳的做着家务活,一日三餐,洗衣织布都是她一人在操持,一天到晚没有一刻是能停下来休息的。把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四口之家打理的有条有理。焦仲卿心里很满意,时常在妻子身边耳语,情话绵绵,其乐融融。但是焦母看了心里很是生气,开始处处刁难媳妇,最后将刘兰芝逼回娘家。在回家被逼着改嫁时,刘兰芝趁人不备,投河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