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论贵粟疏
《论贵粟疏》这本书出自于作者晃错的《汉书·食货志》中,是当时他给汉文帝的奏疏,在文章内容上全面论述了粮食的重要性,并提出重农抑商、拜爵除罪等一系列主张。
晃错塑像
背景是在西汉初年,土地迅速集中,富商重利盘剥,肆意兼并。汉文帝在时,土地兼并的现象很是严重,农民破产流亡,造成了朝廷粮食储备的缺乏,不能够和诸侯抗衡,也难于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当时大臣晁错对当时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边防空虚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他给汉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晃错认为防守边疆和劝农是目前社会有待解决两个重要方面。但是,班固曾在编撰《汉书》时,把这篇奏疏分为两部分,其中“守边备塞”部分载入《汉书·晁错传》,而把“劝农力本”部分放在了《汉书·食货志》中,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论贵粟疏》。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疾苦,揭示了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卖儿鬻女遭受压迫的悲惨情景。提出的以贵粟为中心的劝农政策,实际上是汉初重农抑商政策在文帝时的再强调和延续。这一政策被汉文帝采纳,对刺激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为当时汉王朝积累了财力和物力,汉武帝时王国的大发展,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总之,晃错的这本书,对后世影响及意义重大。
贾谊与晁错
贾谊与晁错虽然都是西汉的名臣,他们都有一整套治国的理论,但如果细细比较,晁错治国的才能远在贾谊之上,晁错可以做丞相,但贾谊却只适合做个太子老师。但晁错的结果因为削藩惹怒诸侯王终被汉景帝错杀,可见晁错也有失误之处。
贾谊图像
贾谊曾言“举贤而民化善”、“吏贤使民治”就是如何“御民”的一个方面了。其实“法治”与“仁政”在贾谊、晁错看来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同时,他们俩人都力主削藩,贾谊还曾引用黄帝的话说:‘中午阳光最好的时候,一定要晒东西!手中握有利刃的时候,就要不失时机地宰杀牲畜。”主要认为要使诸侯王都忠于朝廷,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都变得国小势弱,王国势弱就容易约束诸侯遵守礼义,封地狭小诸侯就不会有野心。他主张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而晁错是个急性子的人,从削弱藩王势力的问题上就能够看的出来。他认为,对于吴王刘濞,削他的封地会反,反之,不削他的封地也要反。现在削他的封地,反得比较快,祸害就能小一点小;若果现在不削他的封地,反得迟一些,但祸害就大了。晁错这样的思维确实很正确;但是他所提出的削地的办法,却人为地激化了矛盾,与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逐渐削弱的办法相比,是有些激进来写,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说晁错在这一点上策略不如贾谊,贾谊的办法不失为一个万全之策,尽管在方法上南辕北辙。当然方法不同所造就的结果也就不同了,像他们俩命运就大不相同了,晁错最终被景帝腰斩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