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少时发生了什么故事 孟母戒子的故事(3)

孟子论孝

“孝”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论断之一,是儒家的理论基础,在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无不把“孝”作为治国最重要的理论根基之一,比如西汉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汉武称为孝武帝,“孝”还是当时举孝廉的考察标准之一,汉代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孝顺,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是没有资格做官的。

孟子论孝

孟子论孝

而且在中国社会,历来就孝顺作为人的一个重要的美德,孝顺父母的人会得到别人的赞美,而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所以人都会唾骂他,认为他没有道德。

孟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父母的人,“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千古,所以孟子也把“孝”作为他的一个学说的重要论断。孟子认为孝顺分为五种,就是不能游手好闲,不干正事,不顾父母私活,也不能偏袒妻子儿女,虐待父母,也不能逞强好斗,让父母蒙羞,更不能与人结仇危害父母的生命。总之就是要努力养活父母,善待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担心,同时还要处理好家庭矛盾,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一切以父母为重,因为孟子认为父母生养子女是非常艰难的,所以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最应该孝敬的人。现代社会,父母通常会望子成龙,包揽子女的一切,为子女操心一辈子,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中国人向来是非常重视家庭亲情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为了家庭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事业前途等,因为中国人觉得无论自己的事业多么辉煌,如果没有家人的分享,那也不能算成功。

孟子学说

孟子本来的名字叫作孟轲,因为他的思想观点影响远大,所以被后代人们成为孟子。他是战国时期儒家大贤,他也效仿孔子讲学,教出了许多学识渊博的学生。孟子去过许多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仁政学说,在这期间他的言论都是非常精彩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孟子都有哪些学说呢?

《孟子》书影

《孟子》书影

总的来说,他的学说都是从人性本善出发的,主要有“仁政”、“王道”学说,他主张德治,不提倡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主张和平。

首先,对我们今天最为认同的是民本思想。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把人民、社稷、均值按照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是人民,接着是国家社稷,最后是国家的君王,他认为君主是为人民服务造福的。所以孟子认为君主应该爱护自己国家的人民,保护他们不受到伤害,保障他们的权利。

其次,仁政学说。孟子将孔子学说的“仁”发展为仁政学说。他主张君主张实行仁政,用宽厚的政策使人民得到修养和发展,这样国家也才会越来越富强,君主也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国家的统治根基才会更加稳固。当然我们看看在古代实行仁政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仁政可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一些内乱。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最重要的部分,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