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孟子是什么家 孟子属于什么学派的(3)

孟子学说

孟子本来的名字叫作孟轲,因为他的思想观点影响远大,所以被后代人们成为孟子。他是战国时期儒家大贤,他也效仿孔子讲学,教出了许多学识渊博的学生。孟子去过许多诸侯国推行自己的仁政学说,在这期间他的言论都是非常精彩的。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孟子都有哪些学说呢?

《孟子》书影

《孟子》书影

总的来说,他的学说都是从人性本善出发的,主要有“仁政”、“王道”学说,他主张德治,不提倡用战争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主张和平。

首先,对我们今天最为认同的是民本思想。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把人民、社稷、均值按照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是人民,接着是国家社稷,最后是国家的君王,他认为君主是为人民服务造福的。所以孟子认为君主应该爱护自己国家的人民,保护他们不受到伤害,保障他们的权利。

其次,仁政学说。孟子将孔子学说的“仁”发展为仁政学说。他主张君主张实行仁政,用宽厚的政策使人民得到修养和发展,这样国家也才会越来越富强,君主也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国家的统治根基才会更加稳固。当然我们看看在古代实行仁政也是有很大好处的,仁政可以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一些内乱。仁政学说是孟子思想最重要的部分,是核心。

第三就是,道德伦理。孟子被后来朝代运用最多的就是他的道德伦理了,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我们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孟子最看重的是仁和义,它们最为重要。仁和义的基础是孝、悌,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坚持这些道德规范,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非常和谐了,人们的生活也就更加幸福了。当然孟子的道德伦理学也有利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孟子生平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尊称某个人,通常将他的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孟子也不例外,孟子原名叫孟轲,战国时的邹人,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与先贤孔子齐名,后世将他们并称为“孔孟”。

孟子像

孟子像

孟子的学说大多都教君主如何推行仁政,不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孟子才有了周游列国的经历,他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相传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汲的再传弟子。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72年,大约死于公元前289年。孟子本来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他母亲将他抚养长大的。在他学业有成之后,便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旅程,孟子想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去过魏国、齐国、宋国、鲁国等诸侯国。

当然我们知道在战乱纷飞的战国时代,只有图强才是长久之计,所以大都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政策。所以孟子的仁政学说也就没了现实可行性。孟子多年无果后,最后只能退居讲学,孟子著有《孟子》七篇。

孟子成就最高的当然是他的文章,他的的代表作主要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等等。

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后人都尊称孟子为亚圣,可见孟子在人嘛心目中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他的学说在宋代备受推崇,当然在当今社会也深受人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