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刘禅
诸葛亮最初与刘禅结缘应该就是在白帝城了,在刘备率兵伐吴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于是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据三国志里所说,其实并不是像演义里那样,如果刘禅不才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其实刘备是这样对诸葛亮说的:先生的才能比曹丕十倍还要多,一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事。如果阿斗能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阿斗实在没有才能,你就废了他,另立新帝吧。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受刘备托孤是刘禅的相父。诸葛亮一生都为了汉室复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蜀汉已经在刘备去世的震荡中缓过来后,诸葛亮做《出师表》给刘禅,准备去北伐中原,想要去实现刘备生前要匡扶汉室的愿望,《出师表》表达了诸葛亮想用带兵讨伐魏国曹操来作为自己的任务,用来表达自己对先主刘备的忠贞之志。还有告诫刘禅不要忘记刘备遗愿的孜孜之意。之后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大军回到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候,蜀汉各地都有上书请求为立诸葛亮庙,刘禅在习隆、向充两位大臣的建议下,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刘禅,字公嗣,蜀汉后主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刘禅为皇太子,为了让刘禅能多学点知识,好为后面能更好的治理国家,掌握治国的本事刘备让他多学习学习《韩非子》、《六韬》等书,这些书都是诸葛亮亲自抄写,可见诸葛亮对刘禅的重视,还让他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学文能治国是不够的,所以还让刘禅去学武,希望刘禅能有个强壮的身体。刘备病逝后,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外交好东吴,内平定南中,是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
诸葛亮和刘禅的父亲刘备的君臣关系,可是说是千古佳话,被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称赞。他们之间的关系也被认为是千百年来最完美和谐的君臣关系。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一番肺腑之言令人闻之落泪。还命刘禅视诸葛亮为父,事事都要与其相讨。但是刘禅真的听从刘备的话了吗?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又如何呢?
诸葛亮剧照
刘禅与诸葛亮是君与臣的关系,这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实际上刘禅也是在帝位42年,诸葛亮在世期间他几乎放权给诸葛亮,事事都听从诸葛亮的意见。诸葛亮自出草庐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为刘蜀出谋划策,刘备死后他也并未谋权篡位而是一直辅佐刘禅。他们看似特别的和谐,但是刘备在世之时,诸葛亮曾经评价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说明刘禅并不如后人所说那样的愚笨。他不笨,还是一个帝王,明明可以拥有天下的权利,实际上却一点实权都没有,他不能私自做任何的决定,处处受限于人,所以对于诸葛亮他肯定是有不满的,不可能像表面上那么和谐。诸葛亮去世之后,他本不想修葺庙宇来祭奠,但是因为众大臣的提议他才不得不为,如果他真的尊诸葛亮为相父,以父之礼相待,那么怎么会对诸葛亮的后事如此无所谓。诸葛亮在《出师表》与《后出师表》里表达了他对刘禅当政时的不满,他对刘禅指出种种要求,让刘禅照他说的做。如果刘禅很听诸葛亮的话,那么他又何必写出那么多的文章来呢?会写文章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别人不听你说话,而你又想让他听你说。
所以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还是很复杂的,并没有表面看到的那么和谐,刘禅没那么听话,诸葛亮也没那么伟大,自古以来君与臣的关系就是最复杂难辩的。
刘禅做了阶下囚
?历年来历史学家们对后主刘禅的评价就是无能懦弱、贤愚不分,其中令人唾弃的就是他的不战而降。“乐不思蜀”这个成语让刘禅彻底成为了一个反面人物,把他认定为是一个窝囊废,从而进行书面上的讨伐。但是,却没有从更深的层次去挖掘为什么他要选择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