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张孝祥的抒情文章《观月记》赏析

观月张孝祥

《观月记》是一篇写景抒情文章,作者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书法去家张孝祥。这篇文章写于南宋乾道二年即公元1166年,是他在知静江府、广西南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免职的的时候,他从桂林悲伤,经过洞庭湖的时候,在金沙滩停留了一段时间,观赏月色,于是便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收录在他的《于湖居士文集》当中。

张孝祥雕像

张孝祥雕像

我们来大概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一共分为了两段。先来看上段::月亮在中秋之夜是最明亮和动人的,而在靠近水的地方赏月更是别有一番趣味。而在靠近水的地方赏月,最好是一个人去,而这个靠近水的地方如果正好离人群也比较远,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有时候事情往往不会遂人愿,中秋之夜有时候也是没有看不见月亮的,而且在城郭宫室这种地方,又哪里去找靠近水的地方呢?这样的地方应是远离人群聚居地,十分空旷幽静的地方。如果真的有这样奇怪的人,谁又能在黑夜中独自行走到达这样的地方以求得一时的快乐呢?而我心在的金沙滩,不久是满足以上条件的地方吗?

然后是下段:我大概在八月的时候曾经去看过洞庭湖,那时候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月光照射出来就好像在白天一样。而金沙滩就是在洞庭湖内,这里绿草青葱,四面都被水所环绕,离最近的陆地都有几百里的路程。我把船停在了岸边,然后独自一个人向前行进。我看见沙子像黄金一样闪亮,湖面像玉盘一样纯净。我就好像置身在仙境中。特写此文以记述金沙滩赏月的情景。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欣赏,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这样一幅绚丽的画面,让人不禁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张孝祥六州歌头

《六洲歌头·长淮望断》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是在隆兴元年即公元1164年。在前一年,南宋大将张浚率领的南宋北伐军遭到溃败,于是朝廷中的主和派趁机将淮河前线的防御全部撤掉,然后向金国求和。张浚在此时召集抗金义士向当时的皇帝宋孝宗上奏议和,但是遭到拒绝。当时的张孝祥正留守建康,他即痛恨金人的猖獗狂妄,又悲愤于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词作。

《六洲歌头·长淮望断》

《六洲歌头·长淮望断》

该词一共分为了上下两阙。我们先来看上阕:伫立在漫长的淮河便极目远眺,观塞上野草丛生的是广阔的荒原。北伐的征途已经消散了,但是寒冷的秋风依然在吹,边塞上一片静寂。我凝神注望,心情十分低落。想起当年中原的沦陷,也许是命中注定的结果;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边和泗水边,在弦歌奏响的礼乐之邦,早已变成了一片血腥。和敌军隔河相望,还有他们的前哨据点。看到他们夜间出去打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了整个平原,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上阙主要写的是江淮地区宋金对峙的情景。

然后是下阙:想起我腰间的弓箭和匣子里的宝剑,只是白白地遭到了虫蚁和尘埃的侵蚀污染,满腔壮志得不到施展,就这样任凭时机流失,时光流逝。光复汴京的希望已经变得越来越远了。朝廷正在推行礼乐用来怀柔敌军。穿着冠服乘车的使者,奔驰在路上,实在是让人羞愧难当。相传留在中原的父老乡亲,一直盼望朝廷的仪仗来到此处,使得行人也可以来到这里,但是一腔忠愤,和怒气只能倾洒在前胸。下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难以收复中原地区的悲愤和羞愧,也表达了对朝廷一味求和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