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嗣环的轶事典故 林嗣环的历史评价

林嗣环自小聪颖,生性善良,为官从政后,一心为民,公平廉洁,却仕途坎坷,受小人诬告入狱,晚年过得十分清贫,死后甚至尸骨久久不能入葬。他给后世留下了众多文学作品,是十分杰出的文学家,其生平也有许多轶事典故。

  林嗣环的轶事典故

林嗣环年幼时便初显文学天赋,十分好学。

林嗣环学堂偷听

有一次,私塾老师在上课时发现窗外有一个若隐若现的小脑袋在动,便斥令他站起来,这时六岁的林嗣环拿着放牛鞭,身穿旧衣裳,摇摇晃晃地起身了。教室里一窝蜂地全涌了出来,老师俯身询问他的姓名、年纪,只见林嗣环边说边指一股脑地把老师问的、没问的全部介绍了一遍,还表示很爱听先生说课,已有半年之久了,只可惜家贫无力供其念书。先生听罢便要他进教室宣布全体考试,结果令所有人意外,一个六岁孩童所作之文竟可如此惟妙惟肖,令中学生惊叹不已。此后,私塾老师还登门拜访,表示愿意免除一切学杂费并给与接济,最终博得家父的同意,让他旁读。

林嗣环边劳作边学习,7岁那年一位大学士不信一个孩子可妙笔生花,便特此考验他,不料林嗣环果真能妙笔生花,令其折服破例收他为学生。此后林嗣环的水平更是与日俱增。

第一次参与考试时,由于林嗣环所作之文实在过于璧坐玑驰,考官不肯相信穷孩子能有如此之作,便认定其为他人所写,不予得中。林嗣环落榜后遭受邻里乡亲的闲言碎语,邻居甚至将井边的水桶统统收起来不让他打水,林嗣环受此辱便对天发誓愈加发奋图强,此时只见井水上漫供其打水,直至林嗣环故居前这口井的水位仍高于周围的水平面。

终于在34岁那年,林嗣环中举从仕。

林嗣环的历史评价

林嗣环之墓

林嗣环的文学造诣极深,对后世的文学贡献极为丰厚。著有《铁崖文集》《海渔编》《岭南纪略》《荔枝话》《口技》等作品,《口技》的流传最广,至今还被收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而《荔枝话》作为一篇介绍荔枝的科技说明散文,不仅在阅读上富有文学趣味,对于当代的农业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史料价值。

林嗣环为政做官时,任州府先宪及提督学政,当时清朝廷的官场腐败肮脏,但林嗣环洁身自好,刚正不阿,也正是因此得罪了许多人,使得最后郁郁不得志。他提倡的众多为民谋福利的政策使百姓的日子较为好过,但同时也触及了一些官员的利益,引起不满。林嗣环为民着想,上书“屯田疏”最后被藩人诬告入狱。但也正是他刚毅的性格使他深受百姓爱戴,为后人所称颂。

林嗣环出狱后不再为官,终身流离于浙江杭州一带,整日放歌表达自己的境遇与苦闷,最终死于贫困。由于他并无子嗣,死后的棺木也久久不能下葬,最后历经周折由侄儿带回故乡安葬。

他死后被翻出四册著作保存至今,以供后人赏析诵读,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清官与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