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学家司马迁的诗作赏析

司马迁的诗

司马迁留下史学巨著《史记》,在这其中司马迁不是单一的记载历史史实,也会加上自己的见解以及对人物的评价,其文字表达清新跃然灵动,对人物刻画细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的诗大多在其中有所体现,不过说是司马迁的诗不如说司马迁的名言更确切。我们所说的诗大多为五言七言的律诗。而五言七言律诗汉末才刚刚兴起,其中代表的人物有曹操父子三人,但此时距离司马迁去世已过去好几百年,所以司马迁的诗大多类似于名言警句。汉朝诗词以赋盛行,并且能配以乐器演唱,被称为乐府诗,但司马迁的诗皆在史记文章之中文章并不能演奏,所以司马迁的诗连赋也不能算。虽然不能把他的名言归为诗中,但这并不妨碍名言对后世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的莫过于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短短的十五个字阐述了人生在世的意义,甚至我们也该扪心自问,活着是为了什么?

司马迁的诗可以说最让人受到鼓舞,远远不止这振聋发聩的一问。其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那一段是我们上初中时老师极为推崇的一段,不光是为了在作文中取得高分,而是再告诉我们什么叫坚强。那一段里有周文王有孔子也有左丘孙膑,却唯独没有他自己,那一句诗三百首,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是他对自己最后的激励。于是,《史记》诞生了。司马迁的诗不是五言七律,也不是宋词汉赋。司马迁的诗叫《史记》。

司马迁性格

历史上的人有的能千古留名,被万世称颂,有的人遗臭万年,为后世所不耻。然而司马迁就是那个万古流芳的人。我们也能从司马迁的性格中看出,这个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为什么能够为后世所称颂。

司马迁雕像

司马迁雕像

司马迁是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太史令书写历史的笔,并且将这个任务视为自己一生的重任。司马迁的父亲弥留之际,将自己的遗愿和家族的使命说与司马迁,司马迁含泪答应,并且在几十年后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完成这个使命,我们可以看出司马迁性格中的那种为父尽孝的孝心,百善孝为先,太史公也是个孝子。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过自己对李陵的惋惜,当然在当时,司马迁也是勇敢的站出来为李陵说话。李陵案发生之时,满朝文武都对李陵群起而攻之,只有司马迁能够冷静分析情况。虽然当时的情况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出,司马迁性格中这种冷静沉着、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当然司马迁性格中最宝贵还是司马迁对生死的态度,对理想的最重,和对责任的看中。司马迁大可以选择一死了之,但是他没有,他做了一个超越生死和人格的选择。在屈辱和痛苦中滋长出的花朵总是格外的鲜艳,《史记》就是这样的一朵鲜花,一个用苦难和屈辱浇灌出来的奇迹。司马迁性格中对苦难的不低头,对生死的超脱都是人性中宝贵的一面。

司马迁是什么人

司马迁是什么人?这个问题给了很深宽广的回答范围,如果这是一道填空题,别人也许会说司马迁是西汉人,那么我会毫不犹疑的写上司马迁是伟人,是中国古代最值得尊敬史学名家,历史巨人。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画像

司马迁为了《史记》呕心沥血十三年,记载了从远古皇帝到汉武帝初年的三千多年的历史,洋洋洒洒写下五十二万余字,其足迹踏遍了国家每一个角落。他去过大禹给部落首领开会商讨治水的地方,也去过汨罗江畔看到屈原投江的地方,还到过曲阜寻找孔子给学生讲课的地方,在交通便利的今日让我们来回奔波于这些地方仍感到疲倦,当初司马迁用了我们十倍百倍的时间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只为了寻找历史真相,集百家于一言。我无需知道司马迁是什么人,我只要知道他是值得尊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