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听颖师弹琴审美赏析
《听颖师弹琴》是韩愈所作的一首诗,主要是表现他在听当时著名琴师颖师弹奏琴曲时的感受。全诗并没有交代什么听琴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人物,而是开门见山直接对音乐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诗人通过自己的坐立不安,以及激动的泪流满面来表现音乐的深刻感受,证明琴曲充沛感人的力量。
韩愈听琴
诗歌分为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描绘韩愈所听到的琴音。诗歌以两小儿女的絮絮私语比喻琴曲的袅袅升起,本是柔和甜蜜的声音,后又突转风格变的激扬万分,犹如战场上浴血拼杀般的激烈。然后又再一次转会柔肠的曲调,前后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之势。紧接着又像莺莺啼鸣的鸟叫,仿佛进入了静谧的林中,且林中还有一高傲的凤凰,原本高高在上结果却一跌千丈,甚是悲惨。这其中其实也是暗合了韩愈自身那饱受贬谪之苦的官宦生涯,原本也是要针砭时弊,怎奈怀才不遇。
诗歌的第二部分是写韩愈听曲的感受以及反应,借以侧面表现出颖师的琴声之美妙。诗中的韩愈说自己虽不懂琴曲之妙,但还是被颖师的琴声所打动。在听琴声的过程中,韩愈是坐立不安,并且是泪如雨下,连身上的衣襟都被沾湿了,可见琴声的感染力之强。最后道出颖师的琴技高超,认为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颖师却能将人先放进无忧的天堂中,下一刻就能打入水深火热的地狱里。
全诗无论是意境的创造还是遣词造句,都有独到之处。这首诗也被后人推崇为几首写声音中的佳作,和《李凭箜篌引》还有《琵琶行》并立于世。
韩愈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又与欧阳修、苏轼四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可见其名誉甚广,对后世影响极深。
韩愈雕塑
韩愈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辈皆在朝为官或是担任地方官,韩愈的父亲韩仲卿,官拜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早逝,留韩愈一人,孤苦无依,由其兄长韩会抚养成人。韩愈自幼懂事,勤勉刻苦,无需他人嘉许勉励,七岁便言出成文,十三岁时便能写作极具风采的文章。
未及韩愈成年,其兄长韩会便离世,韩愈随同寡嫂郑氏为躲避宣城战乱,离乡背井,颠沛流离。十九岁定居于京师长安,韩愈文风受到大家影响,慢慢趋于主流。唐代文人好推崇古风,效仿杨雄、董仲舒等人的著述风格,以文义深奥著称的孤独及、梁肃的文章极受世人推崇。韩愈遂与孤独及、梁肃交往,悉心钻研其文笔,获悉文中思路,望自己能突破其文章影响,在这一代文人中崭露头角。
《旧广东通志》中称韩愈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所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其代表作品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韩愈是哪个朝代的
韩愈,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唐代大历三年出生,是唐代中后期的文人代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代中后期文坛作品平庸无奇,韩愈无疑是当时文坛的一枚强心剂,掀起了一场古文运动,影响至宋朝,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唐朝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国势愈渐衰落,藩镇割据势力日益强大,宦官专权,政坛的萎靡之风深深影响着当时的文坛风气。由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