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号什么

韩愈号

一般在古时候的人,有些会在名字之外在取个“号”,或者叫“别号”。古时人的“名”,是自出生后就取的用以区别他人的符号象征,而“字”则是他们用意表现自己德行或者是被寄寓希望的意图,不过在名和字之外还有一个别号,这在《周礼》中被解释为美称,也就是说那些德行声望在外的人,才会取个别号让他人称呼。

韩愈

韩愈

别号自周朝开始就已经有人开始取了,比如老子的别号就叫广成子。不过先秦之际,人们取号的行为并不多,见于史册的也就那几人(也许是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未被记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唐朝之前,知道的也就像陶渊明别号五柳先生寥寥数人,不过自唐朝开始,取别号的人却是大涨,这同唐朝处在封建社会顶峰文化发达有关。像李白别号青莲居士,卢照龄别号幽忧子,白居易别号香山居士。

不过韩愈生前没有给自己取个别号,至少在现今的史料和文学作品中并没有看到关于韩愈的别号。像韩愈这么声望之大,贡献之深,门徒之广的人,要说被人尊称的别号没有被流传下去,那应该是不太可能的,能解释的就是他没有取。韩愈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就是他开先河,倡导了古文运动。在那个辞藻华丽却没用处的骈体文肆掠的年代,古文运动就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地,给原本沉寂的世间带来了新的生命。

韩愈广招门徒,并将他对文学创作的理念一代一代传了下去。韩愈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在家中病逝,死后的韩愈倒是被追了谥号“文”,因而世人皆尊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被明人称为什么

韩愈在唐代极力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辞藻华丽而对表达内容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骈体文。 在韩愈和柳宗元的主张下,古文运动盛起一时,并对后世的散文创作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宋朝的欧阳修和苏轼等人也是推崇韩愈等人的主张,遂成为宋时古文运动的核心。到了明代,这些人物自然会被联系到一起。明初的朱右第一次将以韩愈为首的八大家的散文编集在《六先生文集》中,“唐宋八大家”之名才渐渐形成。

韩愈

韩愈

明朝初期的朱右所编撰的《六先生文集》实际上是“八先生文集”,是因为他将“三苏”合称为一家。这八位先生就是我们现在常称的,以韩愈为首的“唐宋八大家”中的八位。到后来的明朝中期,唐顺之所撰的《文编》也是只取这八人的文章,明末的茅坤根据前人的编撰,辑录了《唐宋八大家文抄》,“唐宋八大家”这一说法正式被人们接受并广为流传,其中韩愈被明人冠以“唐宋八大家”之首。

之所以韩愈在明代人眼中有着如此之高的地位,是因为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主张学习先秦散文的书写形式,反对当时弊端尽显的骈体文。浮华奢靡的辞藻是不利于内容的表达,唯有散文能够扛起大旗。所以韩愈是掀起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是八大家中后起者所跟随的人。同时,韩愈的作品也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人学习提供了方向。

苏轼评价韩愈

韩愈,生长在唐代没落的唐朝文学家,苏轼,长于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北宋,两个人的朝代足足跨越了三百年,但两个人却又如此相似。两人都是唐宋八大家的文人。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韩愈,自幼研究古训,关心朝政,但却郁郁不得志,皇科开选,韩愈考了四次才勉强考上,他一面专心研究,一心继续科考,想谋取一官半职,为朝廷效力,为百姓造福。后来入朝为官,性格过于傲然,先后与宦官、权贵相对抗,仕途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