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李雯简介 李雯诗集《蓼斋后集》遭禁

明代末年有著名的“云间三子”,除了陈子龙、宋征舆外,还有一位即李雯。李雯,字舒章,如今的上海人,崇祯年间中举人,明灭后留任清廷内阁官职,于归乡葬父时不幸染病身亡,文才并茂,著有诗集留世。

  诗人李雯简介

李雯年轻时便才华横溢,风格上受到明代七子的影响深重。李雯与陈、宋二人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一同创立云间诗派,平日里以文会友,朋友众多,常以赋诗唱词为乐,其中要数李雯与陈子龙的才气最为出众,合称为陈李。

李雯塑像

1642年李雯中举成为明朝秀才,明朝覆灭,清帝上任改朝换代之后,李雯由于身处北京被留在皇宫里继续做官。顺治执政时,龚孝升曾多次向皇帝推荐李雯,给予他的文才以“当世至妙”的极高评价,皇帝在看过他的诗集后发现果然所言如实,文笔高深。除此之外,大清廷上位时,流传于中外闻名的多尔衮那份《至内阁部》招降书据悉也是出自李雯之手,其才华可见一斑。

但是李雯实际上并不是安心连任二朝的,明灭后,清廷起初也是被称为满夷的,文人学士自小接受儒家提倡“忠”的思想观念,对于气节的自尊心甚重,任贰臣对于李雯本身而言,他的良知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叛国的自责,日益成为他的精神压力,所以当时李雯创作的诗歌中心思想大旨在于时逢乱世的悲哀与身不由己的内疚,无一不在指责自己不忠不义的罪恶感,同时也在缅怀亡国之痛。

后来,李雯的父亲去世,但介于南方仍属南明,而他此时已效命于清政府,便无力将父亲送回丘园。次年他在归京途中染上疾病身亡。

  李雯诗集《蓼斋后集》遭禁

《蓼斋后集》

李雯的诗歌中情义绵长,哀怨悲凉,他的《蓼斋后集》中就有许多寓情于景情深意长的的诗。

该诗集在艺术手法上,他的七言诗歌既豪爽豁达又柔情悠扬,且不乏浓重华丽。此外他的近代诗歌也独具个性,情思极妙,佳作颇丰,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文笔倾心。

但这本颇具艺术内涵的诗集却因为李雯在文笔中流露出过于直白的哀怨而遭到清王朝的禁毁。李雯在《蓼斋后集》中表现出明显的对亡明的怀念与伤感,以及对自身的谴责与悔恨,甚至以侍清为耻,并且由于李雯过分重视与早期深交如今仍在抗清的挚友间的感情。然而一个大臣有这样的思想感情对于清王朝而言是忍无可忍的,且清政府重视思想的统治,认为李雯既已归顺便该安生,为了固国安邦定民心,便一气之下将这本华美的诗集禁毁了。

虽然这种行为对当时的清王朝来说是情理之中,但一本如此极具艺术价值的诗集的毁灭实属遗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