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
唐贞元十八年,韩愈出任四门博士,为他的学生李蟠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师说》。这是韩愈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议论文,有着卓越的见解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师说》插图
当时的韩愈官从七品,官阶不高,但其在文坛上的名气早已建立,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当时的社会,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在其创作背景下,著写《师说》,其内容旨在说明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的原则。同时抨击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良师而学的社会风气,也是对那些诽谤者的一些公开答复和严正的驳斥。
在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辩论,申明了为师的性质和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并且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韩愈借教导李蟠为由,却意不在此,其真正目的是为了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不肯从师学习甚至讥笑别人从师的士大夫,有着明显的针砭时弊的作用。
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文章体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
韩愈山石
据历代考证,常认为韩愈在公元801年离开徐州赶赴洛阳的途中,游经洛阳北出的一座寺庙,作下了这首《山石》一诗。不过《山石》描写的并不是真正的石头,它只是以诗开头的一个词,也就是“山石”作为题目的。这首《山石》是一种诗篇的山水游记,是以前后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大致讲述了韩愈在傍晚行路,入寺,夜晚的景色以及第二天天明的景象。
《山石》
全诗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写的是黄昏到行到寺庙的所见。写到了复杂难行的山路,荒凉凄清的古寺,还有宽大的芭蕉和肥硕的栀子。第二部分写的是寺庙僧人的热情招待,还有韩愈偶遇寺庙中已经年久稀薄的古壁画的兴奋。后入了深夜后,山中不绝的虫鸣声,还有清泠的月光挥洒下来的清凉。第三部分是韩愈晨起赶路的所见和所感。雨后的深山云雾缭绕,道路难寻难行。后韩愈寻得出路欣喜不已,一路上崖壁上的鲜花,山涧里的清澈流水,路边的挺拔松柏无不令韩愈心境舒畅。最后一部分是韩愈有感于眼前的景物,想到人生就应该随着自己的性子,否则就像被套了缰绳的马。
韩愈的《山石》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韩愈巧妙的将铺采摛文运用到诗歌创作中,而且叙事也是酣畅淋漓,读来尽心尽请。无论是写物,写事,写人还是借景抒情,都被韩愈以得当的手法表现出其中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