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羽生曾如此评价三毛,称其为奇女子,他认为以才女来形容三毛实在是显得庸俗不堪了,而“奇”恰好能将三毛所具备的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涵盖其中。能将作家流浪家集聚一身的女子不是奇女子还能是什么呢?
作家与流浪家兼具的奇女子三毛
三毛,原名陈懋,后来改名为陈平,就像她追求简单平凡生活的一生,名字也改成平淡无奇的涵义,或许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平淡朴素竟成为了一个人最大的向往,是多大的挫折与败落才能让一个风光正好的人收敛锋芒,隐归世俗。
三毛的年少时期似乎自始自终都与平淡无缘,1943年出生于重庆,6岁便跟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只身一人赴西班牙留学,之后辗转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看遍洲际海岸,最终三毛这只流浪的野猫在撒哈拉沙漠一隅找到了她安身立命的归宿,漂泊的心也从此安定下来,恋上了荷西带给她的平淡生活。六年的平实却甜蜜的婚姻生活,三毛从清冷高傲的野猫被驯服成了温顺乖巧的家猫,然而上天似乎为了提醒三毛她本不该属于如此安逸的生活,她生来就是不拘束的流浪者,遂将她初尝甜蜜的幸福剥夺,1979年9月30日她的荷西在一次潜水意外中丧生,三毛一蹶不振,后来在父母的坚持下回到台湾。之后的年岁,她在身边的亲人与好友的扶持下,走过剩余的人生,而她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荷西,她知道终有一天她将随他而去。
而那一天就是1991年1月4日,三毛与这世界道别。
三毛的创作风格
三毛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已遍体鳞伤,她在现实生活中受了太多累,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反倒波澜不惊,语言平实,讲究的是真情实感,并无半点多余的粉饰,也不累赘,仅仅是生活的原貌与智慧。
她一直都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像是在这些年月里慢慢地交待自己的一生,旁人却难发现的她的临别之意,只因为三毛在陈述时语句是轻快的,回忆她与荷西之间的爱情也从未有过悲天悯人之味。有的只是他们在寒风中抖抖索索的倚靠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毫不沮丧地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往往是这种细节最能打动人心的最深处。
三毛的少女时期与中年时期都是昏暗的,因此她的行文风格即使是刻意轻快,也掩藏不了悲情基调,这是一种悲情的美丽。如《哑奴》一文中,三毛运用大量的白描手法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活在苦难中毫无人身自由,却饱含温情与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
三毛的文学作品总归流露着女性的细腻与柔情,无论她的心性是如此的豁达,这也是她的文字具有直击心灵力量的原因,她极具浓郁的抒情色彩感染了无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