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与张仲景有何不同之处(3)

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医者,被后人称为外科鼻祖,因为精湛的医技而闻名天下,不少人慕名求医。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也一直广为流传,被家长们用来教育孩子努力钻研,刻苦学习。

华佗拜师的故事

华佗拜师的故事

华佗生活在赋役沉重、兵荒马乱的东汉末年,全家的收入来源便是父亲教书,母亲织布,但乱世怎么有人还想着读书呢,因为生活的十分拮据。父亲病逝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

七岁的华佗十分懂事,想要扛起养家的重担,便对母亲说想去开药铺的蔡医生家里当学徒,既能挣钱,又能学习给人治病。华佗在师傅身边学习了一年,便熟悉了草药的种类和药性,让他和师兄开始学习抓药,怎知师兄们有心为难,用不让华佗碰称,华佗又不好意思向师傅告状,他想了一个办法:师傅开出药单,师兄们称过之后,华佗用手称一称,长久以往,竟也分毫不差。师傅偶然见他这样还出口责备,真的称过之后认为华佗肯定能继承他的理论。于是开始教华佗望闻问切。

华佗刻苦学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寡妇的儿子在河里洗澡被淹了,寡妇找到华佗师傅求救,华佗师傅为难的摇头,华佗低声对师傅说还有救,于是将孩子控在牛背上,放平孩子,并压他的腹部,不一会,孩子真的醒了,活蹦乱跳的。蔡医生认为不能再教华佗什么,于是让他去外边开阔自己的见识,这就是华佗拜师学艺的故事。

华佗论

刘禹锡,我国唐朝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文才具佳,题材也十分广泛,与白居易、韦庄等私交很好。他自幼生长在官宦之家,学习儒家经典,虽其父为躲安史之乱,举家东迁,他仍在朝中得到很高的声誉。

华佗画像

华佗画像

刘禹锡政治热情高涨,积极推进国家的政治变革,但是触犯了宦官和朝廷官僚的利益,得到他们一致反对,最后被贬,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之一”《华佗论》就是在他政治仕途不顺时所作,道出他心里的苦闷。

《华佗论》的大概意思是,一直有人说华佗清高,不愿意为有权威的人看病,让曹操十分恼恨,荀彧为华佗求情,华佗医术精明,可以抢救人的性命,即使他性格不好,我们也应该宽恕他,曹操不以为然的认为这样的人哪里都有。最后,华佗因为严刑拷打死在了狱中。曹操依旧没有悔意,知道他的儿子曹冲生病了即将死的时候,他才后悔,早知道还不如留下华佗的命了。经过这样的事情,可以知道,掌权者发怒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掌权者一定要谨慎。

残暴的统治者轻易就杀戮了,不顾贤人提出的宽恕理由,奸佞的小人们在旁边吹嘘,这样的人哪里都有,杀了也没什么惋惜的。等到后悔了,才会发出惋惜,但是被处死的人已经不能获得生命了,太可悲了。道尽了他在一次次的打压下,在贬谪的年月里,心情苦闷。

华佗被称为什么

谈古论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佗肯定算其中一个,华佗的医学成就妇孺皆知,华佗被称为什么呢?在当时,人们就称呼他为“神医”,华佗与董奉、医圣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