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陶渊明
陶渊明著作的《读<山海经>》一共有十三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十首。诗歌中描写的是精卫和刑天的故事,通过他们顽强斗争的行为来寄喻诗人不满社会黑暗、愤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陶渊明《读山海经》之刑天图
《读<山海经>》第十首:“精卫衔微木……良辰讵可待”。原文讲述的是上古炎帝的女儿精卫被东海给淹死了,死后化作名叫“精卫”的鸟儿。为了报复东海,精卫每天都要衔很小的木块去填补东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刑天,上古人物,他在与天帝争夺权力的时不幸落败。天帝把刑天的头给砍了,埋在常羊山。刑天虽然落败,但仍不肯屈服天帝。即便头部被砍埋在异处,他还是始终坚持着一股坚毅的斗志,挥舞着手中武器要与天帝抗争。同样是死于非难的悲哀人物,带着心中的怨念转化成异物也绝不后悔。如果生活中没有这样坚毅的品质,哪呢美好光明的未来怎么会来临呢?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最具有强烈斗争和反抗精神的就是精卫和刑天。陶渊明对当时昏暗的社会政治充满愤慨之情,特意借助这两个人物形象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和抗议。这首诗的写作手法隐喻深藏,写作的风格和情调都与其他诗歌反差较大。但是始终仍然保持了陶渊明托物言志、简单干练、理趣合一的特点,豪放之中隐现愤慨反抗之心与追求安适沉稳、自由自在的精神追求。
陶渊明怎么死的
陶渊明是在饥饿病痛中去世的。晚年生活贫困,夏季挨饿,冬季受冷,年迈的身体经受不住这等折磨,被疾病缠身。病重之际还为自己写下《拟挽歌辞》,以示自己看淡了生死之命。不久就病死了。
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回归田园生活。回到了家乡,陶渊明与妻子翟氏一直过着自耕自给的安适生活。刚回到家乡是,两人生活还算富余,悠然自在,还在屋子旁种了大片大片的菊花。陶渊明每日坐在成片的菊花旁,欣赏着菊花的绽放,喝着小酒,再昏昏然沉睡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生活写照。
好景不长,陶渊明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失火事件,家里被烧得一塌糊涂。陶渊明只好拖家带口迁移到栗里。因原先的家产都被烧尽了,陶渊明在栗里生活得十分困难,只能靠种田勉强度日。遇到丰收季节还好,一家人可以吃饱喝足;遇到水旱灾害,收入减半甚至颗粒无收,这一年就只能喝西北风了。
陶渊明沦落到如此境地,好友劝他重返仕途,陶渊明宁死不肯。随着年纪的增长,陶渊明无力耕种,生活愈加的困难。有些朋友看他可怜,就送钱救济他。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他也会上门去借钱。这样贫困的日子让他饥寒交迫,疾病缠身,几度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不久,就染上了重病。
427年,陶渊明病死在家中。死后安葬在陶家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