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陶渊明归隐的原因(3)

陶渊明性格

不论是从陶渊明的出仕归隐,还是平常生活中的饮酒赋诗,从他一生的生平事迹中就可以看出陶渊明的真性情。从陶渊明创作的那些独具特色的田园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坦率性格、旷达的胸襟以及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喜爱。

陶渊明

陶渊明画像

从小陶渊明就受到儒家的教育与道家思想的熏陶,因此年轻时期陶渊明颇有一番济世之志,渴望建功立业,然而在黑暗的官场中沉浮十余年,本性真淳的陶渊明并不喜欢那般充满利益黑暗的生活,甚至在最后一次出仕中发生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谈,最后作出了辞官隐退,回归自然田园的决定。从中就能看出陶渊明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以及追求身心纯真朴实的本性。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从他的那些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农村田园生活过得相当惬意满足,虽然仍有着不能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不满与苦闷,但总体来说还是对田园生活非常称心满意的。从那段时间中陶渊明所创作的《杂诗》、《饮酒诗》等都可以看出陶渊明听任自然,开朗豁达的乐观性格。陶渊明为人非常真挚友善,相当重感情,从他的《归去来兮辞序》、《命子》、《移居》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家人、好友、邻人深厚真挚的感情。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陶渊明嗜酒的事情世人皆知,他也曾作过不少关于饮酒的诗歌,更何况还有这酒醉后诗兴大发而作的十二首《饮酒诗》闻名于世。与常人不同,陶渊明饮酒只是一种闲情,并且深知从饮酒中能够得到的乐趣。此外,陶渊明还是一个爱菊之人,从他对菊的挚爱中可以看出他恬静,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性格。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陶渊明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可分为前期与后期之分。陶渊明前期有着积极入世,大展抱负的的人生态度;到了后期,人生态度开始发生转变。他鄙弃官场,淡泊名利,追求安逸知足的生活。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自小勤奋好学、博学儒家与道家的思想,深受儒家孔子济人救世思想的影响,有志之年心中就抱有远大的志向,渴望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热情。在二十岁时,陶渊明就开始了为实现政治理想的宦官生涯。

然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并没有实现陶渊明的理想,反而令他憎恨。官场的黑暗、朝臣的奸污和政治的昏庸,让陶渊明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最终,在督邮刘云检查公务时,他保持着自身高尚的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选择辞官归隐田居。这个时候,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已经发生了大转变。

陶渊明看透了仕途生涯注定是一条失败的道路,与自己的人格背道而驰。于是,他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回到家乡耕耘着几亩田地,农作之余饮一杯薄酒,赏一片菊花海,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享受岁月的美好,如此生活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