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与袁世凯之间的是非恩怨(4)

隆裕太后画像

1908年光绪帝去世后,慈禧也随着去世了,根据慈禧的遗命清朝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尊叶赫那拉·静芬为皇太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隆裕太后生前最大的贡献就是签署了清帝的退位诏书,使得共和可以实现,所以各大媒体对隆裕太后的评价都还是比较高的,认为隆裕为历史车轮的前进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隆裕太后在1913年2月22日病死在长春宫,鉴于隆裕太后在清帝逊位上所做的贡献,以袁世凯为首的国民政府为隆裕太后举办了隆重的国丧,但是由于光绪帝的崇陵还没有完工,所以暂时将隆裕太后的灵柩放置在了河北易州梁各庄行宫内,后来光绪帝的陵寝修好之后,隆裕太后与光绪帝合葬。

崇陵位于清西陵泰陵的东南面约4公里的金龙峪。崇陵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最后一座陵寝,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崇陵的建筑物数量与规模完全依照同治帝的惠陵。建筑也非常的巧妙,陵园种植着大量的松柏,其中有罕见的罗汉松和银松。隆裕太后墓就在崇陵之中的地宫之中,隆裕太后生前没有得到光绪的宠爱,死后却可以与光绪相依相伴,不知道隆裕是否对这个结果满意吗。

隆裕太后为大清谢幕

满清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统治神州大地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近代,大清朝终被北洋军阀所推翻,而作为光绪帝遗孀的隆裕太后,则无疑是为大清谢幕之人。

隆裕太后剧照

隆裕太后剧照

庚子年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而国内各地的革命运动也如星火燎原般势不可挡,满清统治势力已无力挽回日薄西山的败局。转眼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从此,手握北洋军队大权的袁世凯对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不再加以掩饰,索性以枪杆子为后盾,迫使隆裕太后接受“清帝退位,让位共和”。隆裕自知在政治手腕上无法与已故的姑母慈禧太后比拟,更况她与溥仪不过是一对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无力于大厦将倾之时力挽狂澜,因而只得屈辱地同意签下退位诏书,成为亲手为大清朝敲响丧钟的谢幕者。

1912年2月22日,在乾清宫召开的最后一次御前会议上,隆裕太后当着清室王公大臣的面,亲手颁布退位诏书,宣布“接受共和,退位让国”,一众大臣闻言当即失声痛哭,哀悼大清朝二百六十八年的国运就此终结。作为大清的谢幕者,隆裕太后往后的人生亦凄惨不足为外人所道。下诏逊位后,有感自己是大清江山的千古罪人,隆裕内心颇多自责,终至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1913年2月22日,在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仅仅一年后,46岁的隆裕太后于长春宫病逝,死后虽得享哀荣,却不过是北洋政府演绎的一场政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