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墓
东魏高欢墓被称为义平陵,根据《北齐书》、《北史》,特别是《元和郡县图志》“磁州滏阳县”书“高齐神武皇帝陵,在县南三里”等文献的记载,加之后世科考的资料,证明河北省磁县城南1.5公里处大冢营村西北方向,被当地人俗称“大冢”、“冢头”的墓即为高欢的义平陵。现如今,高欢的义平陵分成大小两部分,封土面积只剩原始大小的六七成左右。
义平陵外观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包括义平陵在内的东魏北齐诸多墓葬被认为是曹操的疑冢,但随着高湛的幼妻茹茹公主墓的发掘,逐步证明“曹操七十二疑冢”是个误传。茹茹公主墓位于河北磁县大冢营村北,原址已无考据。墓中出土的墓志曾提到“葬于釜水之阴,齐献武王之茔内”齐献武王即高欢(高欢死后,东魏谥其“献武”,即为齐献武王,彼时北齐还未建立故用此称号)。河北磁县北齐墓群多沿袭前朝葬制,讲究家族门阀以家族为单位安葬,正是这样才确定高氏家族墓地在磁县大冢营村周围,经过一系列的考据与判断才确定高欢的义平陵的确切位置 。
另外,由于《资治通鉴》记载:“甲申,虚葬齐献武王于漳水之西;潜凿成安鼓山石窟佛寺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杀其群匠,及齐之亡也,一匠之子知之,发石取金而逃。”与《北齐书》、《北史》、《元和郡县图志》不同,而对义平陵没有进行过考古挖掘,关于义平陵是高欢的衣冠冢还是真正葬有其遗体,至今不得而知,只有等到发掘那一天才能知晓。
北齐高欢
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北齐高祖,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原籍渤海蓨县,因祖上移居怀朔镇,成为鲜卑化汉人。高欢极具军政天赋,为人内敛,善机谋,善用人,唯才是举,治军严明。
高欢画像
司马光对其评价:“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无问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皆不任用。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之罪。由是文武乐为之用。”
高欢出身于兵户之家,祖上因犯罪移居怀朔镇。其自小生长于边镇,生活环境艰苦,且周围都是鲜卑人,受此影响高欢生活习俗鲜卑化,完全成了鲜卑化的汉人。由于家道中落,高欢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郁郁不得志,直到鲜卑富家女娄昭君委身下嫁,其命运才得到转机,逐渐由社会底层走向上方。
高欢早年参加起义军,归顺葛荣,成为其都督。后来叛降尔朱荣,收编其之前的六镇余部,后来协助尔朱荣战败葛荣,并收编葛荣残部,并以山东冀定相诸州为据点,进一步巩固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永安三年,尔朱荣被当时的皇帝杀死,尔朱家族借机起兵讨伐,高欢却选择保存实力没有参与这次行动。尔朱家族残暴不仁不得人心,高欢逐渐产生讨伐尔朱家族的想法。普泰二年,高欢起兵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实质上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高欢逼走孝武帝,立位孝静帝,并迁都邺城,史称东魏。高欢身居晋阳遥控朝政,控制东魏朝政十六年。
在与西魏连年战争中,因轻敌在东西魏潼关之战、沙苑之战中战败。武定元年,其领兵在黄河北岸与西魏军作战,保河桥,渡黄河,以邙山为阵,迎战西魏军,但先胜后败,几乎全军覆没,高欢败走。武定四年,其率军围攻西魏玉壁,想尽办法,昼夜不停苦攻数十天,终未夺下玉璧,遂忧愤成疾,一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