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有什么特点(3)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生于公元前179年,广川郡即现在的河北衡水景县广川镇大董古庄人,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在儒家经典学说的基础上融入了阴阳五行为框架的道家学说,建立了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派儒学思想体系。但是相信我们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都应该是来自于他对汉武帝刘彻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画像

董仲舒画像

董仲舒的出生并不平凡,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家里面还有非常丰富的藏书,这就为他以后从事儒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开始招收大量学生,讲授儒学。随着他招收的学生越来越多,他的学识和名气也越来越大。之后到了汉景帝年间,他被任命为博士,专门讲授经学。在汉武帝继位之后,他出任江都国的国相,主要通过研究《公羊》等著作,推究阴阳运行的规律来预测刮风下雨。

在汉武帝元光元年即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理国家的方法和策略。于是董仲舒就在他的《举贤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天人感性”、“大一统”等学说。董仲舒还认为“天”是一切的根本,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命都由天来控制,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他的这一建议最终能够被汉武帝所采纳,促进了当时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董仲舒病逝于前104年,享年七十六岁。死后被葬在了当时京师长安的郊外。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经学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社会稳定,也对之后近千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学识渊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艰辛。有一个跟他有关联的成语“目不窥园”就可以了解董仲舒读书有多刻苦。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相传一代儒学大师董仲舒自幼便对读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他出生在一个地主官僚家庭,家里面有丰富的藏书,这对于董仲舒来说简直是没有更加让他感到兴奋的事情了。于是他夜以继日地熟读家中的藏书,有时候读到入迷处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他的父亲董太公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担忧。为了让孩子在读书之余可以放松一下身心,他决定在家后面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园,这样董仲舒在读书读到疲乏的时候就有一个地方可以歇息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