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之盟过程是怎么样的(3)

海上之盟结果

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宋徽宗为灭辽国,主动与金国签订的联金灭辽军事盟约。海上之盟结果固然导致了辽国的覆灭,然而也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实为北宋决策者的一项重大的对外政策失误。

海上之盟剧照

海上之盟剧照

宋徽宗眼见辽国日渐衰落,遂兴起了趁火打劫的念头,想要借由金国的兵力一举将宿敌辽国永远从地图上抹去。于是,自重和元年起,宋徽宗便多次派口才出众的使节马植远渡重洋与金国相谈灭辽事宜,甚至不顾朝中诸多有识之士反对的声音,一意孤行。至宣和二年,海上之盟结果是签订了,细节也谈妥了,随即便是双方出兵,夹攻辽国,通过惨烈的战争,果然达到了一举消灭辽国的战略目的。

据说此一战,金兵势如破竹,在攻打中京的战斗中取得了大捷,而宋军却遭遇了惨败,致使宋军战斗力弱的情况被金国洞悉,金国在消灭了北宋的天然屏障——辽国之后,立刻挥师南下。宋徽宗猝不及防间,北宋已遭灭顶之灾。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海上之盟缔结之前,宋、金、辽三国的关系正处在特殊而微妙的时期,尤其是宋辽之间,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这三者的关系若能处理好,宋国完全有可能当一回得利渔翁。然而这份荣耀却注定不可能属于宋徽宗这等智慧的君主,因此,海上之盟结果尽管如他所愿,后果却绝对出乎其意料之外。

本将联金灭辽定为国策,极力排除众议促成海上之盟的宋徽宗,在算计他人之余全然忘记了“唇亡齿寒”的古训,最终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

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是什么?熟悉北宋历史的朋友对“海上之盟”的核心内容必定有所了解,没错,所谓海上之盟,乃是宋徽宗为歼灭昔日的强敌辽国,主动与金国签订的联合攻辽军事条约。凭着这一纸军事同盟条约,宋金果然联手一举灭了辽国。

靖康之耻图

靖康之耻图

宋徽宗灭辽之后,还曾沾沾自喜于自己正确的政治谋略,谁知,一纸海上之盟乃是一把双刃剑,在灭亡辽国的同时,为北宋埋下了亡国隐患。

那么北宋的靖康之耻与海上之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就得从海上之盟签订的前后说起。

据说宋金两国使节频繁往来,为促成海上之盟而多次会谈之际,北宋朝野就有不少有识之士持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辽国虽为强敌,但其地理位置在宋金之间,对北宋而言,起到了一定的军事屏障作用,若辽国被灭,则大宋屏障顿失,野心更胜辽国的金国便可趁势发兵攻宋,到时金国的虎狼之师,将成为宋国更危险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