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出什么学说一直流传于世(4)

孔子去问礼,请教的内容中包括礼、乐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因此,他们两个讨论的内容确实难以确定。根据已有的史书记载,却将其进行明显的区别。认为前期孔子前去的姿态是放的很低,是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前往,想要去请教大师老子。但是越往后,问礼的内容就复杂了,论述的方面更为广阔,开始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两个人都论述起了文化的根本所在,各抒己见。

根据史书的记载,认为孔子第一次去问礼大概时间是公元前535年,地点大概在巷党,如今的山东境内。当时,周王朝内部矛盾众多,而老子身为周朝的官员,遭到陷害被免去他的职位,开始游历于各国。恰巧他来到鲁国之后,他的一个好友在巷党去世,谁都知道老子是一个精通周礼的大家,就请他去安排好友的丧事。

就在出殡的那一天,孔子也去了,那时候他才17岁,但也安排过很多丧事,懂得周礼。两个同样懂得周礼的人碰在一起,必定会探讨周礼,就有了孔子的第一次问礼。

之后,在公元前526年,老子已经官复原职,而孔子也早已有点名气,却依旧觉得自己对周礼缺乏系统性的认知,就再次去向老子问礼,其中问的更多的还是丧礼问题。

第三次问礼,就是老子已经辞官归乡的时候,回到了苦县。孔子得知此事,想要拜访老子,顺便再次向他请教周礼问题。这一次问礼,两个人开始有了争执,是在思想上起了不同看法,两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彼此说服不了对方。

之后,孔子还有一次问礼,那时候的孔子已经是一名大家,并且跟老子之前就有了分歧,却丝毫不影响从中再次获得启发。这一次他问到了阴阳以及道,对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孔子去问礼,早期是请教,之后更多的就是切磋。

孔子讲学

孔子这个人,他授课跟如今的授课方式完全不一样,他随堂而坐,学生就围绕着他,肆意的找一个话题就开始授课。更为不同的是,他常常带着学生外出游走,从中讲述道理,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孔子讲学现场

孔子讲学现场

有一天,孔子带着几名学生外出讲学,一路上走累了,就走进了一个村子,想要在一片树荫下歇息会,准备吃一点干粮和喝点水,来缓解疲惫。不料,孔子的马不知为何,直接挣脱了缰绳,往别人的庄稼地里肆意的踩踏,使那个农民的麦苗受到了损失,于是,那个庄稼地的农民勒住暴躁的马,将马给扣留了下来。

孔子的众多学生中,我们肯定知道子贡,作为他得意的学生,一向能言善辩。于是,他自发的想去说服那个农民,想要让他放回自己的马,然而他说话很文绉绉,说了那么多,那个农民一句话也听不懂,只知道他在说大道理,跟自己没啥关系,一点儿也听不进去。

正在此时,孔子新收的一名学生,论才识和能力,肯定是远远不如子贡,但是他跟孔子说,他也想要前去试一试。于是,他到了农民的面前,不像子贡说话那么文绉绉,先是跟农民笑了一下,说:“我在南边种地,而你在北方种地,咱们两个人种地的地方都很近,今天我的马践踏了你的庄稼,搞不好明天你的牛就来我的庄稼吃庄稼。因此,你说我们两个是不是应该彼此谅解呢。”

他的这些话,农民听进去了,觉得甚是有道理,因此,责怪的怒火都降下来了,把马还给了孔子。还跟周围的农民说:“你看整这个人说话就中听,之前那个说的都是什么啊,不中听。”

就是这样的一个细节,孔子也不放过,就会跟自己的弟子们讲解道理,讲述做人的道理。跟他们说说话得看对象,而不是见一个都是那么一套,不然你再怎么善辩,那个人不理睬你,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