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锢之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一共发生了两次对整个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党锢之祸,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于汉桓帝期间。桓帝在位时举行过一次天下大赦,赵津等宦官趁着这个时候为非作歹,做了很多触犯法律的事情,认为即将获得大赦的自己可以逃脱惩罚,然而成瑨等官员并不吃这一套,虽然那个时候皇帝形同虚设,朝廷真正的掌权人是宦官和外戚,他们仍然不畏权贵依法惩治了赵津等人的党羽。气急败坏的宦官立马向桓帝报告并诬陷那些官员,桓帝相信了他们的话并处置了成瑨等人,这是引发第一次党锢之祸的直接原因。

汉桓帝剧照

汉桓帝剧照

在宦官的挑拨下,不少敢于直谏的官员深受桓帝的冷落,但却得到了民间的支持,认为宦官乱政要严加处理,然而此时的桓帝并不是自己说了算,在宦官当权的年代这些敢于直接说出宦官罪责的人都没能逃过党锢之祸,不少在狱中被杀。第一次党锢之祸爆发于大赦之后,宦官因为士大夫处死了自己党羽内的杀人犯,就被宦官污蔑为“诽谤朝廷”,桓帝听信他们的一面之词直接逮捕并处置那些被宦官定为“党人”的士大夫,有的宦官甚至直接无视法律对士大夫进行欺压,不少士大夫要么丢了官职,要么直接被害死。

公元167年,窦皇后的父亲出面替士大夫求情,桓帝终于取消了对士大夫的制裁,同时宦官们也担心自己做的坏事被狱中的士大夫们抖落出来,纷纷提醒皇帝大赦的时候已到,于是那些被迫害已久的士大夫们终于被放了出来,但也无法再次做官了,至此,第一次党锢之祸结束。

党锢之祸的本质

党锢之祸是发生在东汉末年、宦官为了镇压反抗自己的士大夫而进行的禁锢活动,在党锢之祸中,很多有识之士被强加莫须有的罪名,很多人还因此丧命,使得朝中再无可以独当一面的良臣。深究党锢之祸的本质,就是宦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而对士大夫进行的欺压。

汉灵帝剧照

汉灵帝剧照

公元166年的时候,宦官执政,皇帝形同虚设,宦官和他们党羽的势力侵入到了民间百姓之中,大肆掠夺民间财产,引起了百姓和地方官员的极大不满。当时朝廷内有陈蕃、李膺等有识之士,他们不惧宦官的蛮横残暴,猛烈抨击宦官的行为,这使宦官极为愤怒,不断在皇帝面前诽谤士大夫,将士大夫称为“党人”,对党人进行了严厉的制裁。

东汉一共有两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第一次的结果远没有第二次那么严重。第一次党锢之祸因为有外戚的帮助士大夫没有被赶尽杀绝,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又重新得到重用。而在第二次党锢之祸中,灵帝听从宦官的一面之词,不仅下令杀了陈蕃,更是让大将军窦武无奈自杀,很多士大夫也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甚至被追杀,而那些曾经帮助过士大夫的人也难逃一劫,与他们交好的人也受到了牵连,整个朝廷岌岌可危。

虽然两次党锢之祸的本质一样,都是宦官对士大夫的欺压,但他们造成的结果有所不同。第二次党锢之祸为东汉埋下了祸患,加速了汉王朝的灭亡。

党锢之祸 孔融

在党锢之祸中,不少无辜的人都受到了牵连,他们或是与“党人”交好的名士,或是在“党人”逃难过程中收留他们的义士,这些人有的被终身夺去了做官的资格,有的被杀害,甚至是灭族。在党锢之祸孔融一家正是因为党锢之祸而受到牵连,而付出生命的代价。

孔融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