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起义失败原因有几点(3)

黄花岗起义烈士

1911年革命派发动了一场起义,这场起义是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先声,这场起义牺牲了百余人,这场起义被人们称之为黄花岗起义,在这场起义中牺牲的起义军被称为黄花岗起义烈士,他们怎么会被人们称为黄花岗起义烈士,他们又做了怎样的事情让历史铭记他们呢?

黄花岗起义遗址

黄花岗起义遗址

黄花岗起义之前,革命派不断发起各种起义,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911年,起义军在决定发动起义,起义的地点选择了广州。起义军领导组织同盟会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在这次起义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便于领导,起义军在香港成立了相关的组织,并在起义之前就在广州城内开始了活动,省内省外的起义军也在起义之前有了联络。

4月黄兴率领120余名革命志士直进两广总署府,发动了此次武装起义。黄兴率队攻入府中,想要活捉两广总督,起义军与清军在巷中进行了激战,由于清军的数量过于庞大,起义军的革命志士由于接应问题,得不到支援,起义军的各部队,虽然拼劲全力,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许多革命志士被俘,最终被杀害,同盟会的成员将这些革命志士的遗骸葬在了黄花岗,因此他们被人们称为黄花岗起义烈士。

这次起义有数百名起义军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同盟会成员只收集到72具遗骸,因此黄花岗起义烈士也被人们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黄花岗起义评价

在孙中山的带领下,同盟会的代表人物黄兴、林觉民等人带领其他革命人士于1911年4月发动了又一武装起义运动,史称黄花岗起义。在众多对黄花岗起义评价中,最为众人接受说法是,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是新中国和旧中国之间的拉锯战,也是新事物推翻旧事物的一种必然进程。

黄花岗起义剧照

黄花岗起义剧照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就逐渐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同盟会的成立就是其重要的体现之一。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运动。但是处于革命前期的同盟会,革新力量还不强大,多次起义都被清政府镇压。虽然起义都是失败的,但是这不代表没有发动起义的必要。每一次武装起义都一点点强化了民众心中的变革觉悟。有学者对黄花岗起义评价说,它加速了全民革命运动的步伐,使建立新中国的思想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在《黄花岗烈士事略》中,孙中山曾经这样对黄花岗起义评价道:“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这也从侧面肯定了黄花岗起义的价值。孙中山甚至认为,黄花岗起义可以和武昌起义并称为两大起义。之所以对黄花岗起义作如此高度评价,是因为黄花岗起义如平地的一声春雷,惊醒了沉睡多年,屈从于清政府统治的民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