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贞革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

永贞革新为何失败

后代历史学家对于永贞改革为何失败这个问题提出了3点见解,其中他们认为,永贞改革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唐顺宗的个人原因,当时改革仅仅进行了100多天,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而改革的最大的一个支持者唐顺宗突然中风了,经过太医紧急治疗之后,唐顺宗哑巴了,不能够继续说话,从而失去了执政能力。

唐顺宗剧照

唐顺宗剧照

其实关于永贞改革为何失败,其余专家还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太子李纯是导致改革失败的最主要方面,因为当时太子李纯对于自己的父亲早已不满,唐顺宗支持永贞改革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太子的利益,使得太子仇视改革官员,在唐顺宗中风之后太子上位立刻把支持改革的人诛杀殆尽,使得这次革新宣告失败。

其实改革失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永贞改革发生在唐顺宗时期,正好是唐朝统治中期,当时唐朝权力基础薄弱,统治根基也非常差,唐朝中期国家权力长期掌握在宦官和藩镇手中,整个官场复杂盘根交错,而那些改革者只是一群地位比较低的新人,他们虽然有拯救国家的想法,但他们的实力是远远不能和这些人相提并论的,两相对比之下改革者非常被动。

其实永贞改革失败一定程度上还应该归结于改革的措施,当时刚刚改革的时候唐顺宗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改革党人认为唐顺宗将不久于世,害怕即位的太子李纯迫害他们,就接连推出力度很大的改革措施,改革仅仅100多天之内,改革领导人推出了33条措施,结果反而欲速则不达。

刘禹锡永贞革新

永贞改革是由唐代几位著名的政治人物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革新,这几位著名人物包括刘禹锡,韩泰,寒夜,韦执谊等几个人,后来这几个杰出的政治人物在政治变动中都被贬谪去了很远的地方,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而在这几个人中刘禹锡是最负盛名的一位,他不仅是永贞改革的主将,一位针砭时弊的才子,还是一位非常有才的诗人。

刘禹锡永贞改革画像

刘禹锡永贞改革画像

刘禹锡永贞改革一直是后代历史学家讨论的话题,因为刘禹锡本人身份非常复杂,他年少时中过科举,很受到一些大官的赏识,但是后来由于出言太过狂傲不羁得罪了当朝权贵,一生只能碌碌无为的做个小官儿,直到唐顺宗继位刘禹锡才开始了他的真正政治生涯,他成为永贞改革的绝对主力,提出了很多针砭时弊的建议,对于唐代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刘禹锡永贞改革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代表着唐朝改革派开始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刘禹锡为改革出谋划策,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远见的建议,其中包括取消奉常,奉常是一些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向皇帝进送财物宝物的制度,刘禹锡上奏请皇帝取消这个制度,使得老百姓的负担大为减轻,也是刘禹锡本人一个非常受后人赞誉的原因。总的来说刘禹锡和永贞改革的命运都是非常悲惨的,永贞改革在经历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宣告破产了,而刘禹锡最后也因为政治变动被太子李春赶去了边疆地区,刘禹锡前后掌权还不到140多天,成为了二王八司马事件中一个悲惨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