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学家端方与埃及文物的关联

端方 埃及文物

瑞芳不仅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收藏家。在闲暇之余,瑞芳总会收藏些古玩字画。在这些古玩中,也有不少埃及文物,这着实让人感到惊奇。那么瑞芳、埃及文物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吗?

埃及文物

埃及文物

在清末,由于政治形势的需要,清政府派出了五个大臣出国考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预备立宪奠定政治基础。在这五个人中,就有瑞芳。瑞芳在这次出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写日记。后人之所以了解这段历史的内幕,是因为在其中有两个留洋大臣,通过日记记录下了这些事。

在日记中,有人写到,瑞芳在回国的途中,特地去了埃及的首都开罗,因为他知道那边有很多历史文物。他在埃及带来了许多埃及文物。有些文物,成为了我国有些博物馆的珍品。比如说藏在历史博物馆的19王朝之后彩绘木棺,还有藏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古王国时期的石碑,这都是历史的记忆。

在安徽徽州文化博物馆内,也有一件埃及文物,是一块瑞芳所题跋的古埃及石刻拓片。这个拓片,长62厘米,宽35厘米。这块拓片有题词:“及古碑,如吾华汉石中食堂(亦作石堂)之类。奉敏卿老兄大疋鉴藏。弟端方题。"这个题词,足见瑞芳是十分喜爱这个埃及文物。不仅如此,瑞芳还在这个拓片上盖了很多印,包括“瑞芳之印”、“匋斋所藏埃及五千年古刻”印等。

端方 保路运动

瑞芳,保路运动,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就变成了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故事。

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

瑞芳,是清政府里面少数几个开明的满族官员。他支持戊戌变法,又推进预备立宪,在他看来只要这样做,清政府就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历史对于似乎也给予了厚望。一切都在朝着看似民主的方向前进。但是,瑞芳终究是瑞芳,满人终究是满人,他这样做,最终是为了维护满人的利益。当保路运动爆发以后,瑞芳,保路运动,这两个名词深深地被刻在了历史上。

当保路运动兴起之后,瑞芳派兵进入四川进行镇压。当他还未到四川时,就听说四川已经一片大乱了,因此他也不想趟这淌回水。就开始在四川外围逗留。他不想白白浪费自己的精力。但是他不知道,他手下的军队中,已经有不少新军的力量。他是满人,他手下的人却都是汉人。因此,当瑞芳看到手下的军队中有不少人开始剪辫子时,他也越来越恐慌。剪辫子,在清朝某年来说,就是叛贼,就是要造反。此时的瑞芳,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虽然他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但是他已经无法阻止历史发展的潮流了。在沉寂中,新军的将领将瑞芳的脑袋砍下,成为了新军的战利品。

如果新军不杀瑞芳,四川人民的怒火或许并没有那么快地被平息。瑞芳成为了新军自保的武器,也成了清政府最后统治的牺牲品。瑞芳、保路运动,这两个名词,会永远留在清朝最后的历史中不会被抹去。

端方之死

托忒克·端方,生于1861年,卒于1911年,字午桥,号陶斋,是清末大臣与金石学家。端方幼年即过继于其伯父桂清,作为嗣子。28岁那年,端方才正式地受命做官,其工作勤勉努力,仕途比较顺畅,以后又蒙光绪帝召见,获得青睐。那么,这样一位看似前途光明之士为何而死?以下就是端方之死的原因。

瑞芳的字

瑞芳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