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

众所周知,中国宋朝发生了一起较大的文字狱,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1079年,整个案件历史将近半年的时间,涉案人员不少,那么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受害人都受到了何种伤害?如何确认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是谁,都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作为乌台诗案的受害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乌台诗案受害人苏轼(右)

乌台诗案受害人苏轼(右)

乌台诗案是一场由监察御史告发,而后在御史台受审的一个案件,整个案件的始末是这样的。苏轼步入仕途之初,朝廷正在进行王安石变法,新旧两派的长期对峙,斗争十分激烈,苏轼维护守旧派,不赞成变法,并且多次上书宋神宗表明态度,宋神宗并没有给苏轼任何答复,反而是将苏轼一再调任,直至公元1079年三月将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苏轼在上书时作写道“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被御史台们大做文章,认为苏轼在讽刺朝廷,妄自尊大,为了找出更多的证据来指控苏轼,御史台们便遍翻苏轼的作品,从中掐头去尾,进而用来历数苏轼的罪行,并且坚持要处斩苏轼。

苏轼好友王诜知悉后,连续书信告知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派人事先通知哥哥,但苏轼怕连累弟弟没有逃逸,公元1079年八月,苏轼被送至御史台的监狱关押,同月被正式审讯,此案件一直持续至1079年底,苏轼在众人的保举下被释放。

在乌台诗案中,主要受害人有给苏辙报信的王诜、苏轼以及苏轼的弟弟苏辙。王诜被削除一切官职,苏轼无端遭受牢狱之灾并再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的弟弟苏辙同样被降职。

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

乌台诗案,是中国古代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主要被告苏轼被抓进乌台,被迫关闭了近4个月的时间,因其诗词中有诽谤新政的内容,最终苏轼被再次贬官,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无故不准擅自离开黄州。那么乌台诗案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从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中可以看出乌台诗案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吗?通过了解乌台诗案的历史背景,进而弄清北宋朝廷各方的势力究竟是怎样的?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之时,正值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新政变法,变法失败后又兴起改制。这场文字狱发生的时间就是变法到改制的转折点上。苏轼由于抵制新法、拥护旧法,由于有损新派变法者的利益,苏轼在仕途上过得并不如意,1079年三月被朝廷降职,从徐州调任至湖州,收到诏书后的苏轼按例需要向皇上回奏,因被降职苏轼心中有一些不平之气,于是在回奏中写下了“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句话就被有心者大做文章,认为苏轼的字里行间内存在着愚弄朝廷的意思,是对朝廷的大不恭,为了能够让苏轼定罪,新近派们拼命去翻阅苏轼的老诗词,试图寻找出更多的证据。

乌台诗案虽然从表面来看是一场文字狱,但实际上也是北宋朝廷新派和旧派之间的斗争,苏轼正式因为得罪了新派势力,于是引发了乌台诗案。

沈括 乌台诗案

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的被告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他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并深受人民的喜爱,这个人便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苏东坡,这场文字狱也被称为乌台诗案。提及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李定等人,却很少人会想到沈括,那么沈括与乌台诗案之间有何关联,沈括在乌台诗案事件中充当着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