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苏轼的作品 描绘舟中酒醒后的心境

醉落魄苏轼

《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漂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苏轼画像

苏轼画像

苏轼的这首《醉落魄·席上呈杨元素》用词细腻质朴以情感怀扣人心弦,它是苏轼密州赴任与杨元素还朝,两人从杭州同行至润州时分手所作。整首词浸润在一种凄凉哀伤不舍的氛围之中,苏轼官场沉浮屡次被贬,心中抑郁可想而知,他与杨元素同行又同病相连,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二人分手在即,离别不舍之情萦绕而出。

上阕:“分携如昨”开篇即抒发感慨,感叹相聚之短,为离别打下基调。“萍漂泊”一语道破苏轼自身前途未知的境遇,也表述了其内心的孤寂,“相聚”、“离索”又表明二人即将分手,离别情绪尽显,“偶然”一词道出相遇的欣喜与要分开时的不舍。“病”“愁”“错”都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冷的情绪。可以说整个上阕都是苏轼内心孤独渴望宣泄的情绪流露。

下阕:作者笔锋一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与友人喝离别酒,“一笑休辞却”“同是伤沦落”大有苦中作乐自我消遣之意。“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表达了苏轼的退隐还乡之意,可惜身不由己一直没能够实现这个愿望,仕途坎坷再加上苏轼年事渐长,他渴望回归内心的平静,远离朝堂的归隐是他所渴望的,“归飞鹤“就是他自己愿望的化身。

苏轼的山水诗

苏轼的山水诗是宋朝时期山水诗的最高峰,他在山水之上又营造了更高的意境,苏轼是通达儒家、道家、佛家之人,他的山水诗有种超脱万物之感。

苏轼雕塑

苏轼雕塑

苏轼故乡在眉山,眉山是四川的一个小县城,成年以后就离开了故乡,除了回家戴孝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外地,故乡是苏轼想回去回不了的,因此诗中有不少是描写家乡的山水景色,所以诗中常见到“峨眉”、“岷山”等地点,这些都是故乡之景,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苏轼的山水诗从故乡到被贬谪的地方或者路途上的景色都包含在其中。诗中的“海南”、“钱塘”、“齐安”、“岭南”这些地点是路中之景或居住地之景,表达诗人心高气傲、不肯为权贵折腰,总是被贬。

而家喻户晓的《题西林壁》里面的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将山水的宏大和当时的困苦的心境描写了出来。

苏轼的山水诗不光带我们看到了风景,还看到风景之外的世界。诗中包含的不仅仅只是山水,还包含着对百姓的关怀和时间万物规律的认识,这些都是普通人到不了的意境。比如《题惠崇春江晚景》里面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虽然很简单的描写却将春色展现在人们面前。

山水诗开始于汉朝,在魏晋时期已经初具规模,诗人主要采用写实的手法,表现诗人的眼中之景,到了唐朝时期,诗人更喜欢用景来表达心中之情。苏轼却不是用山水诗来纾解心中郁闷,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豁达和开朗,不为当时的困境所困扰,而是看得更高、更远。苏轼的仕途非常的艰难,他的才能和名气都是其他人想害他的原因,种种困难,只让苏轼更加的勇敢,看事情更加透彻。

阮郎归梅词苏轼

阮郎归是词牌名,梅词这一篇是宋代文学巨匠苏轼所作——“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苏轼在诗词方面的开拓创新让他的诗词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他擅长将各种广泛的内容揉合到词曲当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表达作者自己心中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