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生平 张乐行故居在哪

张乐行生平

张乐行生平记载他生于1811年,安徽人,地主出身,为人比较宽厚,爱打抱不平,嫉恶如仇,深受百姓的爱戴。张乐行生平主要介绍了他的反清事迹,他是捻军的前期首领,1852年因为皖北的饥荒严重,他与龚得树等率领捻军起义,主要在苏鲁豫皖等地方活动,声势非常浩大。

张乐行故居

张乐行故居

1853年他联合数万人劫狱救囚并与同年11月树黄旗起义,这次起义又被称为“十八铺聚义”,同年被清军招抚。1854年再联合捻军起义,扩大了在淮北的势力范围。1855年秋天被推举为任雉河集起义的首领,称“大汉明命王”,凭此成为抗击清军的主力,1856年8月因为雉河集被清军攻陷率军南撤,并于次月重新夺回雉河集。

在1857年与陈玉成等会师,更换为太平天国旗帜并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1858年他率兵北上控制了淮河南北的交通,并在11月配合三河之役大败湘军,次年夏天他又联合庐州守军攻克怀远并在11月往南退到定远。1860年率部占领清江浦,被封为沃王。1862年与陈玉成等合攻颍州府,因陈玉成被捕而孤军奋战,第二年再次退军到雉河集,3月率20万大军与僧格林沁血战,因力量悬殊而全军覆没,他仅带领剩下的10余人冲出重围至西阳集李家英处。

张乐行生平最后指出,他在行至李家英处时,李家英早已向清军投降并暗地密保清军,张乐行随即被捕并于二月二十八日英勇就义。

张乐行故居

张乐行故居位于安徽西北部的涡阳县,从涡阳县城到张乐行故居的路程大约6公里,但真正行驶起来却远得多,因为其中很长的路是坑洼不平的。

张乐行故居

张乐行故居

张乐行故居是明显的土墙小瓦清式四合院,内有瓦房16间,建筑面积约260平方米,客厅内重粱起架,明柱走廊,建筑非常雄伟大气,张乐行就出生在这里,他本人性格非常豪爽,乐善好施,嫉恶如仇,广交朋友,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涡阳县到现在还有他的后人在这里生活。除去凝重略显宏伟的后堂屋,其他房屋都是极不起眼的,但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小屋里,摆放着各式石碑:张氏大宗谱,张尉祖墓碑等,墓碑上记录了张氏各脉支派,上到参加过捻军的将领,下到普通支派人士,均统计在上。

张乐行故居是捻军早期活动的据点,张乐行经常和龚德树等人在这里聚会议事,沉重打击清朝腐朽统治的重大决定也是在这里规划实施的。虽然久经岁月,这里的松柏已经枝叶茂盛,铁门已经锈迹斑斑,但这座故居依然是人们怀念反清英雄的地方。1961年这里被评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该故居东西厢房和后堂屋都被政府拆除,并在1990年原址重建,建好后因为后堂屋房屋宽但是小梁少,所以出现墙面不平房屋下沉现象,2003年对前堂屋墙体进行了修正加固,2008年省文物局再次出资修缮该故居,并重新打造了一座张乐行塑像。

张乐行凌迟

张乐行是捻军前期首领,在1857年归太平天国麾下,被封为征北主将,后因出征苏北敌后成功占领清江浦被封为沃王。张乐行凌迟发生同治二年,他因陈玉成被俘而孤军奋战在淮河南北,3月与僧格林沁在过涡河血战,但力量太过悬殊而全军覆没,而后他因投靠早已降清的捻军李家英而被俘。

张乐行画像

张乐行画像

张乐行凌迟的过程极为残忍,在临行前他大骂捻军叛徒并喝令儿子不能喊痛,最先被施以活剐极刑的是张乐行的两个儿子,几个刽子手一边用利刃行刑,一边将他儿子的肉割下强行塞到他的嘴里,张乐行将血淋淋的肉直接吐到了刽子手的脸上,并破口大骂,刽子手非常愤怒将他的舌头用钩子勾出,他便怒目而视,直到眼角因为睁裂而流血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