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
屈原,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他主张律法严格公正,任人不拘旧套;作为诗人,他想象力大胆奔放,辞藻华丽优美,留下数量众多的传世名篇,开创了不少新型诗歌体裁。战国末年,秦国势如破竹,轻取楚国,国破家亡之后,流放在外的屈原心知报国无望,郁郁之下投江自尽。
屈原画像
名门出身的屈原,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因其才华出众、出身显赫,所以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常受楚怀王召见商议国事。在屈原孜孜不倦的努力下,楚国国力蒸蒸日上。屈原自知楚国国力不抵秦国,于是向楚怀王建言与齐国联合,形成楚齐联盟,抗衡秦国。奈何屈原性格耿直且楚怀王受小人蒙蔽,几年后屈原逐渐失去了楚怀王的信任。他极力反对楚国与秦国成为盟友,说秦国不可信任,因此受到楚怀王的驱逐,从此开始流放生涯。
楚襄王在楚怀王去世后接替王位,加大了对屈原的迫害程度,并将他流放到江南地带。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击楚国,不久后楚国灭亡,屈原得知后,泪满衣襟。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瞬间成为一个亡国无家之人。百般痛苦之下,他选择投汨罗江来表明自己的爱国之志,一代伟人从此与他热爱的故土永别。
屈原的伟大诗篇至今仍广为流传,影响了历朝历代的后人。
屈原的精神
屈原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国家忧虑。当朝为官的时候,真正的考虑百姓所需;被发配流放的时候,心上也时时牵挂。虽然自己的生活无忧,身体倍儿棒,但是思想负担上的压力也只能寄于诗词之中,才得以缓解。
屈原石像
屈原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令人为之动容。在楚国后期灭亡的时候,他作为一个被流放二十多年的人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做一个隐士。连捕鱼的渔翁都在劝他乱世之中,自保方是最重要的事儿,但是他最后还是选择了投江殉国。他这份对国家的爱,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后人设立端午节最初的愿望也是希望江中的鱼儿们不要吃屈原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