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清明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这一天正赶上清明时节,杜牧在路上走的时候,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都知道清明时节的时候天气变化无常。
杜牧 清明
第一句就用的特别妙,“纷纷”二字形象生动的点出这清明的雨绝不是大雨,是细雨,是润物细无声的小雨,它不同于夏日倾盘而下的暴雨,不同于淅淅沥沥冷瑟的秋雨,这雨像一层薄纱轻轻覆盖在世间每一寸土地上。诗人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将春雨那种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句小有转折,借游人对雨的不理解,通过游客一遇到下雨就慌了阵脚来说明当时人们的心境不是很成熟,或许和时代有关,或许是这景致有些太过凄冷,“路上行人欲断魂”多半是指那些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惆怅失意被这突如其来的处于激发出来,人们在雨中释放者负面情绪,将春雨当作发泄的对象。
诗人在第三句中并没有袒露是向谁问路,为的是引出第四句经典语录,牧童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不仅如此,在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找到酒家,牧童只是远远的指向前方,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之后将会看到一派怎样的田园风光,是否是未知的桃花源在等着自己。
这无限的遐想就需要读者自己体会,诗歌全篇没有一个难字,一个典故,通俗的语言却时刻透露出诗人想要和读者引起共鸣的心情,诗人步步推进,将读者引入高潮,随后又戛然而止,这样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寄远 杜牧
《寄远》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创作在杜牧担任宣州团练判官的时候。
寄远 杜牧
前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在行舟时候江水的空寂,水面的平静和水流的悠远,一定程度上是表露了行舟者内心的安静祥和,另一程度上也透露了这位执浆航行人的孤寂,常年的安宁环境磨平了他的棱角,安逸的背后确是与世无争的孤独和寂寞。
清风拂面,云彩因为风的吹动消散了,天空以因为失去了云彩的遮蔽,变得离我们更远,这秋天的凉意让旅人们原本的平静产生动摇,开始有些骚屑不宁,因为清凉这一丝淡淡的孤寂变得有些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