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将领董福祥英勇奋战 保卫黄帝陵

董福祥保卫黄帝陵

董福祥,是清末后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民族英雄,一直因为抗击八国联军被后人所称道。但是董福祥保卫黄帝陵的事迹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同治年间,回民奋起反抗清朝统治,杀害了大量汉人,并且两次试图捣毁黄帝陵,但是都没有成功,董福祥保卫黄帝陵的故事也是从此开始。

董福祥

董福祥

在1864年,白彦虎在南部作乱之后,开始进攻陕北,其主要目的就是烧毁黄帝陵,但是董福祥作为汉族武装部队的首领,深知黄帝是汉族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便率领当地的反清武装奋力反击,击败了前来作乱的白彦虎的军队。然而白彦虎在失败之后,仍然不死心,想在潜伏调整之后继续进攻,目标还是捣毁黄帝陵。但是被北路清军发现,联合抵御抗击回民的阴谋并且顺利击退。

这件事情也拉进了董福祥与清军的关系。后来为了民族利益,董福祥自动归顺左宗棠部,并表示愿意忠心效忠清王朝。这和他之前反抗清朝统治的行动截然相反,也正是这种深明大义才使得最终他逐渐走向历史舞台,被后人所记住。董福祥保卫黄帝陵不仅是一个历史事件,而且更是一种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

同为中、华夏民族的一份子,在自己的祖先陵墓遭到损害的时候,董福祥能够毅然决然地站出来,为保卫黄帝陵誓死抵抗。其实不管董福祥保卫黄帝陵这件历史事件的真假如何,其中所传扬的民族精神和气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董福祥勇抗八国联军

说起近代历史上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将领,就不得不提到董福祥这样一个人。董福祥是清末勇抗八国联军的著名将领。同时,董福祥勇抗八国联军的故事也成为佳话。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回民起义盛行,董福祥不能忍受清王朝的腐败统治和残酷压迫,于是他组织队伍反清,战败后他投降刘松山。

董福祥勇抗八国联军

董福祥勇抗八国联军

他的部队被编为董字三营。并参与了镇压回民起义运动。1875年,他追随左宗棠参加了驱逐沙俄走狗,收复新疆的战役,并且在战役中屡获战功。1900年,八国联军大举攻入北京城,董福祥率甘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队伍。他杀死了当时的日本外交官和德国公使,围攻了外国使馆。

1900年是清朝历史上,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及其屈辱的年份。就是在这一年六月份,八国联军向中国开炮,并开始进攻北京城。慈禧集团指挥无方,只能节节败退。在抗击外国侵略的过程中,董福祥及其率领的主要由回族子弟组成的队伍,表现英勇,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八国联军。

在当时,董福祥勇抗八国联军的事迹原本无望的人们看到了一丝丝的希望。董福祥的军队躲在城墙上向冲进城的俄军进行了猛烈的进攻.与此同时,一些勇敢的士兵冲下来和俄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一部分俄军被赶出了北京城,朝阳门的炮战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董福祥的甘军与侵略军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

董福祥生平

董福祥,字星五,清末著名的将领。董福祥生平可以用几次字来概括:率众反清、新疆平乱、护驾出逃、退隐西北。年轻时便有一身侠肝义胆,喜欢好练武不喜功名,结交绿林好汉,后来凭借自己的家庭影响力,建立了汉族武装力量,守卫一方平安。后来受到当地官府的妒忌和干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抓获处死,所幸得到他人帮助后来便开始起义反清。

董福祥生平

董福祥生平

在自己的武装力量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便加入了左宗棠的部队,出兵新疆,为平定新疆暴乱立下汗马功劳。自己的官职也一路升到总督位置。后来左宗棠欣赏其带兵打仗的本领,并且非常忠诚,将其调入京城守卫京师,正值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义和团运动如火如荼,义和团士兵攻占了在山东的东交民巷使馆,激怒了列强侵略者,遭到列强的疯狂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