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朋友
苏轼,我国北宋期间著名的诗人,号东坡居士,因而人们又称其为苏东坡。众所周知,苏轼在诗、画、书上都有十分深得造诣,然而他的诗大多与他的经历有关。苏轼在官场上并不顺利,被皇帝调离京城。正所谓,在家靠爹娘,离乡靠知己。苏轼的朋友为官途一片不明朗的苏轼带来不少的支持与鼓励。
苏轼和陈季常雕塑
苏轼的朋友众多,我们常提及的有一位陈季常。陈季常在苏轼落魄后经常前往苏轼处,两人无话不谈。有一次,苏轼问季常,难道不怕因苏轼受牵连吗?季常坦然回答道,我只是一名普通老百姓,有什么可怕的。季常说完,两人举杯相碰,杯中酒一饮而尽。
苏轼还有一位得道高僧佛印师傅朋友,两人的相识可谓是一不服气引发的。因为佛印本身名气就大,苏轼一不服气便找到佛印,要求与佛印讨论问题。苏轼从小就知识渊博,他从古一直讨论到现今,而无论苏轼讨论什么,佛印都笑而不语。当苏轼直言佛印是个神棍时,佛印也未多加辩解,可当苏轼将此事从头想了一遍后,才发现佛印的隐忍才是大修为,他真的如人们所说是一位高僧。苏轼因此与佛印结成了知己好友。
当然,因为苏东坡的性情结交了不少朋友,苏东坡的朋友多不胜数。在其为难之时,有不少人不顾自己站出来为他说话,皆因苏东坡为人坦荡,对待朋友真诚,真心。只有在危难之时不离不弃的,才可真正谓之为朋友。
苏轼与张怀民
苏轼(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字子瞻或和仲,号东坡居士,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及第的苏轼在宋神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凤翔、杭州等地先后担任过职位,但是在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闹出的“乌台诗案”中,因为被政见不同的官员指责诬陷,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张怀民像
张怀民字梦得,和苏轼是同时期的北宋官员,在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被贬谪到黄州,比苏轼被贬的时间晚了三年,开始的时候居住在承天寺(现在湖北省黄冈县南部)之中。苏轼和张怀民本来就是至交好友,又因为先后被贬到黄州,感情更加真挚深厚起来。
苏轼曾经做过一首《记承天寺夜游》说的就是他和张怀民的事。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就是说苏轼在明月当空的夜晚里思绪万千,突然想起了同在黄州的张怀民,便直接奔承天寺而去。正好张怀民也没有睡着,两个人便一起在承天寺夜游,一边散步一边观察着夜晚里周边的景色,从诗词歌赋谈到最后的人生理想,苏轼感叹怅然之下作了这首诗,同时也是想表达自己在人生低谷抑郁之时,感叹知音难寻从而也间接的表达了自己心中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对国家统治者的不满。
而两人遭遇相似处境相同更让苏轼心中升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变法革新中两人立场是一样的,因为政治原因而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心里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