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朱元璋与张士诚谁的能力更胜一筹(3)

张士诚为什么失败

元末盐枭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优柔寡断、斤斤计较的性格是张士诚为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

张士诚

张士诚

张士诚跟元朝的关系疏近疏远,时而叛变了,时而又投降了,这跟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历史学家评价他“没有主见,生性迟钝,比较怕事。江湖兄弟做错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责,赏罚不分。”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后,跟君臣讨论经验,对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性格都进行了剖析,他们认为张士诚顾虑多,遇事总是斤斤计较,而陈友谅则野心欲望极大。

所以,朱元璋断定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会选择袖手旁观,如果是先打张士诚,那陈友谅肯定会倾巢而出。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元璋对张士诚性格的判断十分准确。张士诚投降元朝,也有他的私心。在此后的几年里,他打着官方的招牌,不断进行侵略,拥地达到二千多里。

1363年,朱元璋击溃了陈友谅,再顺势剑指江浙,张士诚也只能选择自保。1367年,朱元璋大军包围平江城,张士诚拒绝投降。经过十个月的奋战,朱元璋大军攻破平江城,张士诚成了俘虏,被押往应天府。之后,因为张士诚拒绝问话以及不进饮食,朱元璋一怒之后下令将他打死。

张士诚后代

张士诚是元末义军将领和地方割剧势力领袖,最后败死于朱元璋之手。罗贯中、施耐庵都曾是他的手下幕僚。因为深感民众疾苦,对百姓爱护有加,所以张士诚在民间享有很高的威望。张士诚死后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和祭祀活动,连今天苏州“挂天灯”的习俗都源于对他的纪念。关于张士诚后代的说法很多,但历史的真实已无从深考。

张士诚剧照

张士诚剧照

认宗张士诚的事很早就有,据考证清末状元张謇还曾回苏州姜堰市寻亲认祖,但终未果。当今关于张士诚后代的说法认同比较多的是,姜堰城北村村民吴大元家中有一块神秘张姓祖宗牌位,并留有“生死吴,死姓张”的祖训,由此推断为张士诚后人。关于吴姓改张姓有两种判断,一是张士诚被追杀时,他的子女逃亡到张的吴氏妃子家中,遂随其舅姓吴,另一是张士诚本称吴王,所以后人姓吴。还有苏州府实秋老先生的讲述也颇有趣,说是祖上流传,张士诚唯一儿子逃亡中,提“张府”灯笼,受盘查,慌张中盖上“张”字,只留下另一个“府”字,所以谎报自己姓府,后来家里也一直就沿用了这个姓氏。

不管怎么说,有这么多有关张士诚后代的故事,有这么人希望是张氏后人,说明百姓对仗义为民者的拥戴。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还由此还演绎了《萍踪侠影》的故事,说张士诚的孙子是张宗周,重孙则是风流俊秀的大英雄张丹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