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墓面积有三亩之多,墓冢高出农田一米左右。张士诚墓前原先有保墓会所立的石碑,墓西原来有座张王庙,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张士诚待人宽容,赋税轻敛,所以吴人对他十分怀念。至于在明人的有些书中对他的各种指责,大多都不属实。
张士诚的手下虽然比较贪心,但是并不残暴,而且也没有滥杀无辜,即使吴国的官员非常爱钱,但也不会刮地三尺。但是反观朱元璋,他痛恨吴人被张士诚所利用,于是就进行格外加赋,数年就把中小地主都消灭干净了。
张士诚轻徭薄赋的政治措施使得当时吴国经济大力发展,吴国变得更加殷富。直到现在,苏州当地人都一直非常怀念张士诚的仁德,他们将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日作为张士诚的烧香日,名义上是为地藏菩萨烧香,实际上是在缅怀张士诚。
张士诚为什么失败
元末盐枭张士诚为什么失败了?这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张士诚跟朱元璋相持有近十年,双方打来打去,谁也不能打败谁。直到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一举消灭了陈友谅,同时又击溃了张士诚的军队,最终朱元璋举得了胜利。优柔寡断、斤斤计较的性格是张士诚为什么失败的主要原因。
张士诚
张士诚跟元朝的关系疏近疏远,时而叛变了,时而又投降了,这跟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历史学家评价他“没有主见,生性迟钝,比较怕事。江湖兄弟做错事情了也不忍心指责,赏罚不分。”朱元璋在得到天下之后,跟君臣讨论经验,对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性格都进行了剖析,他们认为张士诚顾虑多,遇事总是斤斤计较,而陈友谅则野心欲望极大。
所以,朱元璋断定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会选择袖手旁观,如果是先打张士诚,那陈友谅肯定会倾巢而出。后来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是正确的,朱元璋对张士诚性格的判断十分准确。张士诚投降元朝,也有他的私心。在此后的几年里,他打着官方的招牌,不断进行侵略,拥地达到二千多里。
1363年,朱元璋击溃了陈友谅,再顺势剑指江浙,张士诚也只能选择自保。1367年,朱元璋大军包围平江城,张士诚拒绝投降。经过十个月的奋战,朱元璋大军攻破平江城,张士诚成了俘虏,被押往应天府。之后,因为张士诚拒绝问话以及不进饮食,朱元璋一怒之后下令将他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