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海棠表达了什么
《海棠》是苏轼所写的一首诗歌,诗人旨在通过“海棠”这一意象,表现出自己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海棠》全诗内容是:“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这首诗歌是苏轼写于黄州期间,也是他遭到贬谪的第五个年头。经过了五年时间,苏轼看清了很多莫须有的烦恼,“从头再来”的苏轼写下这首借物咏志诗,高歌自己豪迈的胸襟与气魄。诗句开头两句,作者用“袅袅”二字,将风的状态拟人化,随后又用“泛”一字,将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景动态化,让读者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色之中。
第二句中,苏轼勾勒出了一副朦胧迷茫的场景,颇有几分“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其中,用了“香雾”两字,侧面描写出海棠盛开的样子。正是因为海棠开的旺盛,才会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连雾气之中都有了淡淡的味道。诗人将嗅觉和视觉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以此来展现海棠繁茂的情形。后两句诗进一步描述了海棠灿烂盛开的场景,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喜爱海棠之情。苏轼担心夜深人静之时,海棠独自在庭院之中,会感到孤独。诗人不忍心将蜡烛熄灭,希望能给海棠一些幽光,然它感觉到温暖。通过这两句的描写与刻画,将诗人爱花惜花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诗人也以海棠自喻,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之情,虽然人生之路无限坎坷,但是这也未能让诗人消磨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人也借“东风”“崇光”等鲜明的意象来体现出潇洒豪放的胸襟和气量。
苏轼的花影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花影》一作,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严重的争议,因为在苏轼文集中翻来覆去,却始终未能找出此作,人们也曾经一度怀疑此诗词并非是出自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笔下,但历经几代学者的不懈研究,终于为其正名,确定《花影》确为苏轼之作。
花影 苏轼
这首诗的第一句,瑶台借指的就是亭台楼阁,虽然在第一句中并没有关于花的任何字句,但确实在的的确确的描写花儿,指花儿很多,被花团锦簇的迎上了亭台楼阁。
第二句,继续借物反衬花影,这么多密密麻麻的花儿堆在了一起,唤来童子将亭台上的花儿给清扫一下,可花儿能扫走,但花影怎么扫的走呢?
第三句,太阳逐渐往西移动,慢慢的往山下走,花影也好不容易消失不见了,这下可就清明多了。
第四句,这是这首诗里面的点睛之笔,太阳落下后,月亮却升起来了。好不容易消失的花影一下子又全部回来了。
作者的仕途生涯进行的并不顺利,这也间接导致了他的诗词中均隐含了这种情绪,这首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者将自己的烦恼暗喻成了花影,刚讲它扫走,结果一会儿又回来了,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