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
【出 处】 《三十六计》:“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调虎离山”。
【解 读】 该成语的意思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岗。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东汉末年,刘氏皇族没落,天下群雄四起,各霸一方。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少年英雄,孙坚的儿子孙策,虽然年仅十七岁,却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想向北进攻,试图夺取江北卢江郡。
孙策:“如今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当时占据卢江的军阀是刘勋,这人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我应该智取,想什么办法好呢?”
于是,孙策和众将商议,想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孙策:“大人,您是最棒的人呀!”
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十分得意。上缭一带属富庶之地,刘勋早就打算夺取,如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就不再有后顾之忧,决定立即发兵上缭。但受到部将刘晔的极力劝阻,刘勋根本听不进去。刘晔:“大王,不能轻信孙策的话呀,这孙策年纪轻轻,却英勇无敌,智勇双全,此次不知有何阴谋。”
刘勋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孙策派人时刻监视刘勋的行迹,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已然空虚,心中大喜。
孙策:“老虎已经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于是孙策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准备撤离上缭。这时,刘勋留守卢江的下属来哭诉:“将军,不好了,孙策这个坏小子趁您攻击上缭,城内无人,就带领军队攻占了卢江,咱们回不去了……”
刘勋听到,睚眦欲裂,气血攻心,差点从马上摔落下来,此时他才幡然醒悟,知道自己中了孙策的调虎离山之计,只可惜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调虎离山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调虎离山成语故事全集?
三国魏少帝时,皇族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曹爽无论资格、能力都远远比不上司马懿,他担心司马懿迟早会篡夺曹氏江山,就让魏少帝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兵权。
司马懿十分清楚曹爽的意图,为了不让曹爽进一步加害于他,他干脆装病不入朝。曹爽又派亲信李胜去探听虚实,司马懿故意装疯卖傻,仆人侍候他喝粥,他不能用手接,而是直接把嘴放到碗边喝,只见粥顺着碗边流下来,把他的衣物全打湿了。李胜见此情景,觉得司马懿病的不轻,回去全告诉了曹爽,曹爽大松了一口气。
公元249年1月,“病”中的司马懿乘机派人提醒魏少帝去祭祖,少帝果然领着他的王族及亲信全部出城去祭祖。司马懿听报少帝一行刚出皇城,见“虎”已调出,立即披甲带枪,同他的两个儿子,率领兵马抢占了城门和兵库,并假传丘太后的诏令,撤了曹爽的军职。
曹爽一行得知城里的情况,一时慌了阵脚,同时,他们都是些吃喝玩乐之辈,经司马懿轮番的利诱与威逼,曹爽只得缴械投降。后来,司马懿以“谋反罪”,杀了曹爽一干人,如此,魏国的军、政大权尽归于司马懿一族人的手上。
调虎离山,意思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也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
调虎离山的意思?
调虎离山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用一种巧妙的方式使得强大的敌人离开他原本的优势地位,从而使得处于弱势的一方有机会获胜的策略。这个成语源于三国时期,被用来形容诸葛亮用灰土掩盖烽火台的故事。这个成语在现代多用于形容处理棘手问题时需要用巧妙的手段来使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例如在商场上,一些竞争对手可能有着更强大的品牌或资源,通过对其进行正面攻击可能会失败,因此需要用更加巧妙的策略来使得这些竞争对手离开自己的目标市场,此时就可以使用调虎离山的策略。
总体而言,是利用巧妙的策略使得强大的对手离开自己的优势地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调虎离山的俗语?
在军事战争中,调虎离山是一种调动敌人使其失去主动优势的谋略。俗语说:“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原被犬欺。”蛟龙能够在汹涌的波涛中肆意畅游,猛虎能够在深山密林中横行无忌;但是如果蛟龙离开了江海,猛虎离开了山林,就无所依凭难以施展了。
调虎离山的核心在于一个“调”字。虎比喻敌方,山是指敌方所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依据有利地势,再用重兵严防密守,那么用强攻就很难取胜。这时最佳的方法就是设计去引诱,将敌人从坚固的据点引出来,或者将敌人诱入于我有利的地域,这样就比较容易取胜了。
在如今的商业活动中,当一个企业和对手争夺同一块市场时,如果通过和平协商的办法无法解决,那就可以考虑去争夺对手的另外一个市场,这样就可以分散对手对目前市场的竞争力,使其首尾无法兼顾,最后不得不做出让步。
调虎离山的含义?
设法让老虎离开山头。军事上指在作战中用计谋把敌方引出据点,到对敌不利而对我有利的地域去作战,是调动敌人的谋略。比喻设法诱使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位置,以便乘机行事。
调虎离山的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成语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什么叫‘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一、拼音调虎离山 [ diào hǔ lí shān ] 二、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我使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释义:我想法子引诱你离开,骗你出来争斗打仗。三、例句1、抗日战争期间,我游击队经常调虎离山,把日本鬼子引出驻地,然后消灭他们。
2、战士们用调虎离山的办法,把敌哨兵引开,隐蔽着冲进了敌人的指挥部。扩展资料一、近义词:声东击西 [ shēng dōng jī xī ] 释义:声张击东而实击西。用以迷惑敌人,造成敌人错觉,给予出其不意的攻击。出处:宋张纲《乞修战船札子》:“况虏情难测;左实右伪;声东击西。”
翻译:况且北方外族的情况难以预测,可能左边是真的右边是假的,声张击东而实击西来迷惑我们。二、反义词:无的放矢 [ wú dì fàng shǐ ] 释义: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或不看对象,不结合实际,盲目乱来。出处:清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
翻译:如果是真的,那我这篇文章纯粹是不结合实际,盲目乱来。
调虎离山简单概括?
该成语的意思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成语出处“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三十六计》)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调虎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