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第10章 张仪欺楚

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崛起令各大诸侯惊恐不安。为了打压秦国,各诸侯国开始联合对秦。面对这一危机,刚刚返回秦国的张仪,接连使出了一连串计谋,不仅成功化解了秦国的险情,还屡次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那么,张仪为了化解秦国的危机,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他又是如何使自己化险为夷的呢?

百二雄关显神威

张仪和公孙衍这两个魏国人,在诸侯国之间大搞合纵连横,弄得天下更乱了。其中,最倒霉的就是他俩的本家魏国。

当时,魏惠王已经当了很多年国君了。早些年,他就跟地球总统似的那么嚣张。几场硬仗打下来,他就降格成了小弟,只能跟着这几个大佬混。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糊涂了,魏惠王一会儿听张仪的话,跟着秦国混几天,然后又被公孙衍忽悠,站到秦国的对立面,总之就是朝三暮四。

张仪被魏惠王辞退后,公孙先生就又变成了魏国的相国,魏国重新回到了结好齐楚的道路上。公元前318年,魏惠王还没有看到公孙衍给自己搞合纵带来的好处,就抵不过岁月的侵蚀,寿终正寝了。

魏惠王死后没多久,公孙衍在诸侯之间搞了一次大行动——组织了第一次联合攻秦。

这次攻秦行动,山东的大部分诸侯都参加了。由于楚国实力较强,所以被推举为盟主,号称纵约长。除了齐国没派人来,各国军队都派人来了。

齐国的国君齐宣王虽然积极帮助公孙衍搞反秦同盟,但他并不想跑那么老远,从山东到河南,穿过中原去攻打秦国。他的眼睛里盯着的,是他的近邻燕国。

所以,反秦运动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五国联军看上去声势浩大,先锋部队很快就来到了秦国东方的战略要隘——函谷关,兵临城下了。

但是,“自古秦兵耐苦战”,再加上秦国商鞅变法之后,这么多年一直进行军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斯巴达式的国家,所以双方一交手,联军就吃了亏。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是一交手就失败,这让楚、燕两国有点儿害怕了。正是由于这次交手,函谷关还留下了一个典故——“百二雄关”,意思是五国联军百万大军被两万秦军打败。

楚、燕两国一看这次捞不到什么好处,就班师回国了。剩下韩、赵、魏这三国,他们没地方跑,因为家就在函谷关关外的中原。

由于魏军是这三国的主心骨,也是和秦军交手的主力,所以很多魏国士兵都在这次函谷关战役中牺牲了。

刚继位就来这么一出,年轻的魏襄王实在受不了,于是赶紧派了个人去南方,找纵约长楚怀王,请求宣布合纵战役结束。

也不知道楚怀王是怎么想的,他居然单独跟秦国缔结了和约,把三晋的部队扔到了战场上。秦国士兵奋勇上前,玩儿命地砍脑袋——一颗脑袋可是一平米住房啊!

最后,三晋的军队扔下了八万多颗脑袋,才回到了老家。第一次合纵攻秦以失败告终。魏襄王气得大骂公孙衍。公孙衍实在混不下去了,就灰溜溜地去了韩国。

吃了亏才知道谁是兄弟

这一次合纵失败后,魏国只好又跟秦国搞连横了。但是,秦国是一个斯巴达式的军国主义国家,其贪婪的欲望是不会被轻易满足的。

很快,秦国又盯上了老牌大国齐国。这时候,秦、齐、楚是大哥,韩、赵、魏加上燕国是二哥,它们底下还有很多小弟。秦国如果要打齐国,最害怕的就是齐、楚联合。

这件事儿让秦惠文王十分忧虑。他问张仪:“怎样才能使齐国和楚国分手,以便咱们各个击破呢?”

张仪拍着胸脯说:“这真是太容易了。您帮我准备好车马钱粮,我负责把他俩搞掰。”

秦惠文王一听非常高兴,也不问张仪的计策是什么,就直接给了他需要的一切东西。

张仪从咸阳出发来到楚国。楚怀王一听张仪来了,在郊外为他搞了一场盛大的入城仪式。张仪一见到楚怀王,就不停地恭维怀王——这事儿可是张仪的特长,荣华富贵全靠一张嘴嘛。

一开始楚怀王对张仪也是怀有戒心的,可听了半天的好话,也就放松了警惕。

然后,张仪话锋一转,说道:“我知道大王您现在正屯兵于函谷关一线,想围取我们的商於之地。”

楚怀王听了这话,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微笑着等着听下文。于是张仪接着说:“其实大王想要商於之地也不难,有个办法可以让您不动刀兵,白白得到商於六百里土地。”

一听这话,楚怀王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问张仪:“天下居然有这等好事儿?”

张仪说:“当然了,只要您宣布楚国跟齐国绝交,那么我们秦国甘愿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而且我们还跟您结盟。”

楚怀王被这个天大的诱惑迷了心,完全晕了头,于是当即就同意了。

大臣们觉得这事儿也挺靠谱的,但只有一个人还保持着清醒,他就是被张仪挤走的原秦国外交部部长——陈轸。

陈轸对楚怀王说:“这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可跟小老百姓做买卖不一样。老百姓的交易出了问题,可以找官府打官司。咱们现在跟秦国交易,出了问题怎么办?是找周天子还是找联合国?周天子早就已经不管用了,所以咱们得像黑社会交易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必须得拿到了土地,才能与齐国绝交。张仪这小子最会骗人,万一出尔反尔,咱就亏大了。”

陈老先生这番话说得句句在理,但是不知道楚怀王当时是喝多了,还是被天上掉的馅饼砸昏头了,陈轸的话他一句也没听进去,马不停蹄地奔上了被欺骗的不归路。

楚怀王为了能尽快将六百里土地收入囊中,不但赐给张仪相印,还送给他一堆好东西,并且派了个将军跟随张仪回秦办交接。与此同时,楚怀王派使者出使齐国,宣布断绝跟齐国的外交关系。

张仪和楚国将军来到秦国,先在家里狂欢了几个通宵。有一天喝着喝着,张仪突然拎着个酒瓶子,从台阶上滚下来,骨折了,于是只好请病假在家养着。

张仪不上班,土地交接就没法儿办理。楚国将军没有办法,就把消息报给了楚怀王。楚怀王认为这并不是张仪在有意拖延,而是因为自己跟齐国绝交的诚意还不够。

于是,楚怀王派了一帮会骂人的士卒去到齐国边界,以楚国的名义对着城上的齐兵一通大骂,骂得风云变色,日月无光,才算拉倒。

齐王一听气坏了,立马宣布与楚国彻底绝交,然后开始和秦国勾勾搭搭。这正是张仪希望看到的。

张仪听到齐秦交好的消息后才上朝。他对楚国将军说:“我答应过给你们六里土地,现在你们可以拿去了。”

楚国将军一听就蒙了,赶紧问张仪:“明明是商於六百里,怎么变成了六里?”这时候张仪开始很正经地耍无赖了,他回答说:“国家的土地,我哪能随便给人。我说的就是六里,你们爱要不要。”

这下轮到楚怀王大发雷霆了。他二话不说,点起兵马就杀向了秦国。

公元前312年,秦楚发生了丹阳、蓝田之战。这两场战争对秦、齐、楚都产生了影响。在这个三角关系中,楚国损兵折将,丧失土地。秦国获得了楚国的大量土地。齐国是楚国昔日的盟国,也因为楚国被打败而吃亏。

这时候,齐、楚两国才明白过来:现在是秦国最强,他们哥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

楚怀王的脑瓜不太灵

秦国虽然在战场上打败了楚国,但是最初想让齐、楚两国彻底分手的目的却没有达到——这两国又和好了。

为了实现搞掰齐、楚的目的,公元前311年,秦国决定把汉中的一些土地分给楚国,同楚国讲和。

这一次,楚怀王假装高姿态,骄傲地说道:“汉中那地方我不稀罕,我稀罕的是张仪。只要把张仪这骗子给我,条件都好说。”

张仪一听这话,义无反顾地就去了楚国。临走时,他大义凛然地对秦王说:“用我一条命去换,还省下一块土地,值了!”

其实,张仪知道自己死不了,楚怀王的智商他早就看明白了。他这次入楚,就是想再玩弄怀王一下。

张仪一到楚国就被抓起来关进了大牢,只等开刀问斩。这时,张仪手下的门客们按照早就定好的计划,找到楚怀王的宠臣靳尚,把大量的金银财宝交给了他。

靳尚很敬业,收了钱就开始干活。他找到楚怀王的宠妃,对她说:“现在秦国为了赎回张仪,不但备下了很多金银珠宝,还特地找了很多美女,个个都国色天香。要是这帮美女真来了,那您以后也甭想混了。”

王的女人最怕的就是别人夺自己的宠。一听说秦国美女要来围攻楚怀王,这个宠妃就赶紧来见怀王。她对楚怀王说:“这张仪不能杀,您要是把张仪杀了,秦国人肯定要找您算账。到时候咱们能打得过他们吗?”

楚怀王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想起了当年的蓝田之战,心里越来越没底。这时候,很多楚国贵族也都跟怀王讲,张仪不能杀。只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下定决心要跟张仪死磕。

面对这种局面,怀王一时半会儿也拿不定主意了。其实,他也有自己的考虑。在上一番损兵折将的齐、楚、秦混战中,他就没想好到底是和秦国混,还是和齐国混。所以先和齐国一起陈兵于函谷关外,后来听了张仪的谎话改成跟秦国混,结过又因为上了秦国的当,最终又倒向了齐国。

究竟是跟秦国好,还是跟齐国好,怀王这个有选择恐惧症的人始终都没有想明白。他这种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的性格,在未来不但让他输掉了本来可能胜利的战争,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从历史传统来讲,楚国倾向于跟秦国好。春秋时代,齐、晋这些北方诸侯与南方楚国争霸,楚国一直都是拉拢秦国,让秦国从侧面帮自己。因为两国都不属于正统的华夏民族,所以是有共同语言的。

楚国和秦国还不断地结为姻亲。当年伍子胥伐楚,楚国被灭了,申包胥去秦国哭来救兵,才使楚国得以复兴,所以秦对楚有再造之恩。由于这种由来已久的传统,楚国王室成员都亲近秦人。

但与此同时,秦国已经从同盟者变成了头号强敌,成为了楚国的最大威胁。但由于楚王室封闭保守,不与时俱进,还在晕头晕脑地赞同和秦,所以在公孙衍组织的第一次合纵攻秦的战役中,楚怀王就没有积极出力。

其实,这时候从天下形势上讲,楚国绝对是应该联合齐国的。

第一个原因,秦、楚、齐虽然都是一流大国,但是秦的武力比齐、楚都略强一点。所以齐楚这两个“弱国”应该联手抗秦,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一再重演。

第二个原因,秦、楚国境相接,秦、齐东西遥望,所以秦国的扩张首先是针对楚国的。因为它跟齐国不挨着,这就注定了秦跟楚不可能有长期真诚的结盟关系。只不过怀王脑瓜子不太好使,都没有想到这些,才使他最终选择了抛弃齐国。

到了最后,张仪不但没有被杀,还再次得到了怀王的厚遇,满脸得意地踏上了回秦之路。

张仪走后没几天,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从齐国回来。他听说了这件事儿之后,连忙质问怀王:“我已代表楚国跟齐国结成了盟友,你怎么不把张仪给杀了呢?”楚怀王这时候突然明白过来了,赶紧派人去追杀张仪。

张仪好不容易脱离怀王的手掌,肯定是快马加鞭,速速回国了。怀王只得仰天长叹,懊悔自己又被这骗子给骗了。

战国头号忽悠王叶落归根

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与世长辞,武王接班。从谥号就可以看出来,秦武王这个人很崇尚武力,对强有力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他对张仪那套整天骗来骗去的把戏,就有点儿看不上眼。

秦武王心想:“我们秦国又不是打不过人家,整天忽悠这个忽悠那个,搞得我们秦国就跟一个职业骗子似的。”

所以,给秦国立下十七年大功的张仪,再次回秦后,就受到了大臣们的攻击。这些攻击张仪的大臣大多数都是武将。他们之所以恨张仪,主要是因为张仪在上一次外交斡旋中,主张把汉中的一半土地交还给楚国。

这些武将们不能理解,好不容易夺来的土地,干吗要还给人家?另外,武将建功立业主要在战场上,张仪凭着一张嘴皮子,骗来骗去就能骗来这么多土地,那不是明摆着武将无用吗?而且张仪这个人不太知道天高地厚,他一个外国人,整天挤对秦国本国的同僚,能不招人恨吗?

张仪的靠山秦惠文王刚一归天,凡是被他得罪过的那些人,就开始玩儿命地挤对他。秦武王也不喜欢他。这样一来,张仪的出路就只有一条——卷铺盖走人。于是,张仪被迫离开秦国,回到了他的故国魏国。

张仪在魏国也没待多久,就死了,也算是叶落归根。“一怒而诸侯聚,安居而天下息”的大丈夫张仪,这时候总算是安息了。

张仪一死,挤对他走的秦国贵族们乐坏了。但是,秦国的相邦只有一个,为了平衡各方势力,秦武王在秦国设置了一个左丞相和一个右丞相。这也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丞相。直到一千五百年后,丞相一职才被和尚出身的朱元璋给废掉。

正当张仪和公孙衍这些人靠着嘴皮子,在诸侯国之间忽悠来忽悠去的时候,在中国北方的赵国,悄悄地发生着一场大变革。这场变革对中国后世的作战方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这场变革是什么呢?

第9章 合纵连横

第11章 胡服骑射

延伸阅读:腾飞五千年

民族简史 姓氏起源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