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朦胧万象最难分,利敝权衡独匠心。莫道浮云能障目,光风霁月望无尘。
谋略,说到底就是谋利。毛泽东是谋天下之大利,谋人民之大利。就其具体的谋略思考而言,他是极善于处理大与小、重与轻、急与缓、现实利益与潜在利益的关系。毛泽东是一位精通辩证法的大师,是一位机略纵横精于弃取之道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眼里可以看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利害关系。
毛泽东指导战争向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恰恰相反,他的谋略思想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他指挥的三次反“围剿”作战,都是采用了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其结果是不但消灭了敌人,收复了失地,而且还壮大了红军,发展了根据地。而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指导者们则采取了一种“以堡垒对堡垒”、“两个拳头打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方针,其结果是丧师失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尤其是在处理“弃”于“取”的关系上,毛泽东更是高人一筹。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表示我党的和平诚意,决定把江南的若干根据地的力量撤往江北。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以胡宗南23万大军进攻我陕北根据地。毛泽东淡然处之,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结果是屡战屡胜,,不久,延安又回到人民手中。一弃一取,先弃后取,小弃大取,充分表现了毛泽东作为大谋略家的深邃与精明。
“风物长宜放眼量”,视野开阔,谋略思维也就海阔天空,光风霁月。历史网(www.moulishi.com)